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澳大利亚长期以来存在露天种植西红柿的传统生产方式。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在南澳大利亚州沿海地区出现了一种“阳光+海水”的新颖农业生产方式。落日农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第一座利用聚光太阳能发电、海水淡化和温控温室来运营的农场。

西红柿适应性强,最适合在温度为20–25℃,空气湿度45-50%的环境中生长。落日农场利用温室进行西红柿的无土栽培,全年均可种植。该农场每年约出产1.7万吨高品质、无公害的西红柿,约占澳大利亚市场份额15%。下图示意落日农场位置及其温室室内景观。

(1)分析落日农场选址于A处的有利自然条件。

(2)夏季,农场温室的地面铺满了饱吸海水的硬纸板。说明该措施对西红柿生长所起的作用。

(3)在澳大利亚沿海地区,采用“阳光+海水”的新颖生产方式和传统生产方式均可种植西红柿。请你选择一种生产方式并说明支持的理由。

【答案】⑴A处干旱少雨,多晴天,太阳高度较大,光照充足,利于西红柿生长;太阳能丰富,利于太阳能发电,为农场提供能源;A处临海,便于海水淡化,为西红柿提供水源;A处沙漠广布,土地面积广,便于大规模生产。

⑵夏季温室外气温高,空气干燥,室内硬纸板里的海水蒸发,可起到抑制过高气温,保持适宜湿度的作用,有利于西红柿生长并提高其品质。

⑶选择:“阳光+海水”新颖生产方式

①西红柿品质好,市场前景广阔;②全年都可种植,单产高;③受自然灾害影响小,产量稳定;④利用清洁的太阳能,对环境污染小。

选择:传统农场模式①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农场对设备要求不高;②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③自动化程度低,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多;④可以远离海岸布局,可选择的区域广。

【解析】(1)材料提到,落日农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第一座利用聚光太阳能发电、海水淡化和温控温室来运营的农场。可知落日农场需要有光照充足、丰富海水、土地面积广等方面条件。

(2)农场为沙漠地区,夏季温室外气温高,空气干燥,室内硬纸板里的海水蒸发,可起到抑制过高气温,保持适宜湿度的作用,有利于西红柿生长并提高其品质。

(3)新颖生产方式和传统生产方式都有各自优势,所以选择哪种,就结合其优势进行分析回答。“阳光+海水”新颖生产方式在作物品质、单产、环境影响等方面优势明显,传统农场模式则具备了对设备要求低、提供就业岗位多、补给适应性强等优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

B.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大致在南北纬30°左右

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低压带气流上升,多晴天;高压带气流下沉,多云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区域成长阶段的具体表现有( )
A.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
B.环境受到明显破坏
C.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
D.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优势是( )
A.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B.交通方便,有利于经济发展
C.有利于发展林业、矿业、旅游业等
D.有利于防治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西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2)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对应的自然带①是带。
(3)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和西风带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带。
(4)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⑧⑥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为基础的。自然带③④⑤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为基础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导致我国江淮地区这一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A. 气旋 B. 反气旋 C. 准静止锋 D. 暖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度变化数据并绘制了左图、右图 (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几种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情况表。

材料二 图中小区1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2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

材料三 左图中小区3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 m/s;小区4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 m/s。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度变化的影响及原

因。

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

(3)分析该实验小组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A. 生产力发展水平 B. 城市人口比重 C. 第三产业比重 D. 城市的数量和规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天气系统控制下,一定为晴天的是

A.低气压B.高气压C.冷锋D.暖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