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36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6年7、8月份,我国四川和重庆地区出现持续大旱。气象学家分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西侧高原积雪偏少,成为异常热源,导致高原地区上升气流加强。此高温现象是在大系统背景下造成的。这年夏季整体副热带高压较往年向偏西偏北移动,且持续时间也很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压的异常是关键因素。
材料二:下图为“中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

材料三:下图为“成都和重庆城市地域形态图”

(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地形区是(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图中画出气流运动的剖面示意图,并解释川渝地区干旱少雨的直接原因。(6分)
(3)该高原积雪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简述该原因造成的影响。(6分)
(4)成都的城市布局形式是________,重庆的城市布局形式是________,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的不同。形成这两种城市布局的优缺点是什么?(10分)
(5)分析②地区发展航空交通的有利与不利自然条件。(8分)

(1)①四川盆地  ②青藏高原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 
(2)画图:(略)
直接原因: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天气晴朗少雨;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蒸发强烈。
(3)主要原因: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可能导致灾害事件的增加;导致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增加等。(任答两点)
(4)集中紧凑式   分散疏松式 地形    集中紧凑式可设置较完善的生活设施,方便居民生活,便于行政管理和领导,并节省投资;分散疏松式的城市布局用地比较分散,彼此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投资相对较高。但工业区的分散易于保证城市的环境质量
(5)有利:空气洁净,能见度好;对地面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不利:地势高,地形复杂。气流不稳定;气候寒冷,天气多变

(1)根据图示:①为四川盆地;②为青藏高原;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2)根据材料分析:青藏高原盛行上升气流,四川盆地盛行下沉气流。川渝地区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天气晴朗少雨;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蒸发强烈。
(3)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青藏高原积雪偏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危害有: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可能导致灾害事件的增加;导致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增加等。
(4)根据图示:成都的城市布局形式是集中紧凑式,重庆的城市布局形式是分散疏松式,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的不同。集中紧凑式可设置较完善的生活设施,方便居民生活,便于行政管理和领导,并节省投资;分散疏松式的城市布局用地比较分散,彼此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投资相对较高。但工业区的分散易于保证城市的环境质量。
(5)②地区为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空气洁净,能见度好;发展航空运输对地面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但是高原气流不稳定;气候寒冷,天气多变,对航行不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以下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是(  )
①我国的北方方言区 
②我国南方的水田农业区 
③沪宁杭工业区
④华北平原区 
⑤中心商务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是一个地点的位置B.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边界有虚有实
C.东北平原属于三江平原的一部分D.区域内部的特征性质绝对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图中四个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国地势西高东低,平原、高原面积广阔
B.乙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季分明
C.丙国河流较少,但中部地区地下水丰富
D.丁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流经
小题2:图示四国都有回归线穿过,其中没有沙漠的国家是      (  )
A.甲B.乙C.丙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区域通常是
A.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B.按单一指标划分的
C.区域间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D.均具有明确的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18分)“武汉8+1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读我国中部某地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未命名.JPG (48.53 KB2008-5-12 14:13
(1)湖南“长株潭”(长沙—株州—湘潭)地区的特色工业是______________,发展该产业的主要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发展该产业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10分)
(2)图中①、②、③、④中洪水危胁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图23、图24为我国的两个地区,读图23、图24、图25,回答问题。


(1)图25为图23中阴影部分的放大图像,图中的等值线为等温线(单位℃),该地区山脉大致是________走向。请在图25中相应的位置用“”绘出图23阴影地区所示河流的干流。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图25中等温线所示季节O地的降水往往比附近的P和Q地少很多,请简要分析原因。
(2)图23和图24中均有我国重要的航天发射基地,其中图23中的E地是________,图乙中的F地是________,现准备发射一颗大吨位,小倾角的人造卫星,从理论上看,应选择在________(填字母)发射较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3)图24中,R河的主要补给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古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根据多年来对图中河流沿岸地区的考古发掘,河流附近古居民点的消失年代如图24所示,请根据图文资料总结古城的变迁路线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是按照多种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小题2:实时获取丙区域植被生长状况的信息,所应用的现代技术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技术D.数字地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继禽流感病毒后发现的又一种新型传染病,目前尚无完全确认的特效药可以治疗。2009年4月,这一病毒的感染病例首先在美国和墨西哥发现。该病毒非常活跃,在人群间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青壮年是易感染人群。各国甲型流感疫情统计(截止时间2009年5月20日15:30)

材料二:美国A、B两城市历史上曾发生多次损失惨重的地震。据研究,AB一带20年内极有可能有大地震。墨西哥国D火山是世界最活跃的火山之一,2005年5月23日再次强烈喷发。

(1)读材料一,结合相关知识,简要归纳分析当时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人群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读材料二,简要说明图中A、D两地区多火山、地震原因的异同。
(3)读材料二,简述图中E河航运价值大的自然原因。
(4)材料二所示图中虚线箭头表示工业的扩散或迁移方向。请说明该国工业扩散或迁移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