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1.图中所示河流河口附近等深线向海洋方向凸出的原因是( )
A.海水侵蚀和搬运使该海域逐年变浅
B.滥采滥挖珊瑚礁使海水逐年变深
C.河流携带的泥沙淤积使海水逐年变浅
D.滥采滥挖海沙使海水逐年变深
2.近几十年来这种凸向越来越大,对此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
A.禁止滥采滥挖珊瑚礁
B.经常使用挖泥船清除泥沙
C.做好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
D.禁止滥采滥挖海沙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高三联合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从纽约飞往夏威夷的航线上,人们可看到在美国西部地区地面农田有很多“饼形图案”(如下图),这些圆圈有些直径达1.6公里,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美国农田采用机械化施工,灌溉技术先进。据此可推断( )
A.该地气候干旱,土地退化严重,形成了荒漠化圈
B.该地区受到太平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丰沛
C.这种农田设置方式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D.这种农田设置方式适合旋转式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6年6月6日,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昆明举行。从广东“珠三角”扩大到粤港澳“大珠三角”,再扩展到包含粤、桂、湘、赣、闽、琼、川、滇、黔9省区和港、澳特区在内的“泛珠三角”。在中央关于区域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大致以珠江水系为纽带的南方9省区加上港、澳特区的区域经济,正以空前的速度和力度进行大整合。据此回答下题。
1.从自然环境来说,“泛珠三角”( )
A.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B.区内的温度带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C.区内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D.区内有湿润区、半湿润区
2.下列关于“泛珠三角”社会经济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区内有分属东部、中部、西部三个不同的经济地带的地区
B.区内有洞庭湖平原、都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等商品粮基地
C.区内有我国重要的糖料、油料产地
D.区内盛产茶叶和亚热带水果
3.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该区域最丰富的资源是( )
①石油②稀土③有色金属矿④生物资源⑤水能⑥煤矿⑦水资源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⑦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1.由图中可以推断,该区域( )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2.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下列关于“3S”技术在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
①利用RS监测湖泊水质环境变化,为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②利用GPS动态检测湖泊面积,及时把握其动态变化
③利用GIS模拟演示湖泊消失过程,分析成因
④利用RS确定已消失和现存的湖泊位置,提供参考数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一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资源北方少、南方多
B.耕地资源东部多、西部少
C.有色金属资源南方多、北方少
D.煤炭资源南方多、北方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梅州大埔县实验中学高三11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读图,甲、乙、丙分别是( )
A.贵阳、西安、长春 B.昆明、海口、哈尔滨
C.兰州、上海、沈阳 D.南宁、武汉、石家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