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值,分析资料判断回答12~13题。
径流带 |
降水量(mm) |
径流深度(mm) |
蒸发量(mm) |
径流系数(%) |
甲 |
<200 |
<10 |
<200 |
<10 |
乙 |
200—400 |
10—50 |
200—300 |
10—20 |
过渡带 |
400—800 |
50—300 |
300—400 |
20—40 |
丙 |
800—1600 |
300—900 |
400—700 |
40—60 |
丁 |
> |
> |
> |
> |
1.关于表格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降水多的地区,径流量大
B.蒸发量大的地区,径流系数小
C.乙地区因气温低,径流深度小
D.丁地区因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
2.甲、丙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作用、风力作用 B.侵蚀作用、搬运作用
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堆积作用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二下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东北亚局部图
材料二:中国2005年至2007年综合能源平衡表(单位:万吨标准煤)
年份 | 2005 | 2006 | 2007 |
可供消费的能源总量 | 223213 | 244101 | 261111 |
能源消费总量 | 224682 | 246270 | 265583 |
平衡差额 | -1469 | -2169 | -447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广东高二下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东北亚局部图
材料二:中国2005年至2007年综合能源平衡表(单位:万吨标准煤)
年份 |
2005 |
2006 |
2007 |
可供消费的能源总量 |
223213 |
244101 |
261111 |
能源消费总量 |
224682 |
246270 |
265583 |
平衡差额 |
-1469 |
-2169 |
-4472 |
材料三:表1: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 ※为2005年数据
(1)、读材料一,丁所处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__,
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评价该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8分)
(2)、读材料一,俄罗斯工业逐渐向东发展,日本工业则由太平洋沿岸向国土南北两端扩散,影响两国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则是______________(6分)
(3)、读材料一,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与之同纬度的大陆西岸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自然带类型是__________。A、B两地冬季降水量比较多的是 地。(4分)
(4)、读材料二,我国国内能源供应 (大于或小于)需求。今后,我国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个矛盾? (6分)
(5)、据材料三,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 。(2分) 根据表中信息,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八中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该表为中国河川径流带主要特征值,据此回答9-11题。
1.表中A、D河川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B.风力作用 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风力作用 D.风力作用 海浪作用
2.与表中B、C河川径流带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A.荒漠 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针叶林
C.温带草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表中B径流带所在地区生态保护的可行性措施是
A.合理确定载畜量,防治土地荒漠化
B.保护天然植被,防治水土流失
C.退耕还林还草,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D.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瓜果棉等特色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该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值,分析资料判断回答问题。
径流带 | 降水量(mm) | 径流深度(mm) | 蒸发量(mm) | 径流系数(%) |
甲 | <200 | <10 | <200 | <10 |
乙 | 200—400 | 10—50 | 200—300 | 10—20 |
过渡带 | 400—800 | 50—300 | 300—400 | 20—40 |
丙 | 800—1600 | 300—900 | 400—700 | 40—60 |
丁 | >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