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8分)
图中艾尔湖为世界上著名的时令湖,艾尔湖的湖水主要来自河水及雨水。它的面积变化很大,降雨量较大时,面积可达8200平方公里。降水较少时便出现干涸。下图为某国部分区域概况图。
| |||
|
(1)图中A、B两地纬度相近且都位于沿海,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明显差异,试分析此差异及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艾尔湖形成时令湖的原因。(6分)
(3)说明大分水岭对甲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6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图(下图)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1991年和2008年各类用地比重(%)(下表)
年份 | 水田 | 旱地 | 林地 | 草地 | 园地 | 城镇 | 陆地水域 | 滩涂 | 未利用 |
1991 | 48.08 | 14.47 | 18.72 | 0.34 | 0.21 | 9.65 | 7.96 | 0.35 | 0.22 |
2008 | 41.87 | 9.89 | 17.27 | 0.04 | 0.03 | 23.91 | 6.35 | 0.63 | 0.01 |
(1)长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淡水养殖业发达,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长江三角洲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种植该粮食作物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6分)
(2)长江三角洲初夏常出现“梅雨”天气,而7、8月份又常出现“伏旱”天气。形成“梅雨”的天气系统是______;形成“伏旱”的天气系统是______。(4分)
(3)据表归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12分)
(4)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挂牌成立,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简述上海建立我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的区位条件。(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5~6题。
5. 下列四地最适合种植花椒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 图中③处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①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
②夏季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③海拔较低,地势平坦
④冬季北部有山地阻挡冷空气南
下,较温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面三幅图中,图A为南疆公路旁的草方格沙障,图B为行走在沙丘上的驼队,图C为兰州郊区种植白兰瓜的砂田(含砂砾层)。据图回答22—23题。
22.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三地降水均小于200毫米 B.图A地区中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
C.图B中风力侵蚀作用明显 D.图B中盛行风向为北风
23.下列关于图示景观,叙述错误的是
A.图A中的沙障能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从而保护公路不被风沙侵袭
B.图B中的驼队沿等高线行走,虽线路较长,但省力且视野开阔,安全性好
C.图C中的砂砾层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水的渗透能力和增大昼夜温差
D.三地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3示意某人口1亿以上国家2006~2010年每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与净增人口数量的对比,据此回答35~36题。
|
35.关于该国2006~2010年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但人口总量一直在下降
B.该国年净增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人口死亡率仍然很高
C.该国2006~2007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的变化
D.该国2009~2010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鼓励生育政策起实效
36.该国最有可能是
A.俄罗斯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读我国三个省区生物质能资源状况表(表2),回答10~12题。
省区 | 省区面积(万平方千米) | 生物质能满足状况 | 薪柴总量(万千克) |
浙江 | 10.18 | 可满足两个月 | 380.6 |
江苏 | 10.26 | 可满足一个月 | 14.2 |
新疆 | 166 | 严重缺乏区 | 79.9 |
表2
10.浙江和江苏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但生物质能满足状况相差较小,主婴原因是
A.省区面积差异较大 B.江苏人口远少于浙江
C.浙江的水热条件更好 D.浙江丘陵多,江苏平原多
11.新疆的生物质能源远不能满足需求,其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入多,矿物能源少 B.海拔较高,雪山面积大
C.交通落后,运输不便 D.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12.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措施合理的是
①发展沼气,解决农村燃料 ②生产燃料乙醇,减轻对石油的依赖③大面积种植薪炭林,解决我国能源不足④提倡燃烧秸秆,以防止蔬菜遭受冻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右图中三个圆表示不同范围的地理概念关系,那么从大圆→小圆依次所代表的概念关系不正确的是
A.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大气环流、季风环流、冬季风
D.水循环、海陆间循环、外流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中L为海岸线,P、Q为洋流。读图,回答7—8题。
7.若经过甲地的经线约为70°,则有关洋流P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使大陆沿岸热带荒漠向北延伸 B.导致近海岸洋面雾日增多
C.使洋面降温,海风冷却,降水减少 D.每年都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8.若经过乙地的经线约为120°,则有关洋流Q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B.减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
C.减缓了北上海轮的航速 D.沿岸受其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13年7月,高温热浪席卷我国19个省区市,高温日数20天以上的区域达18.9万平方千米。读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3年7月31日全国高温区域预报图(图3),回答7-9题。
7.影响甲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8.甲地区受高温天气危害最大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大豆 D.甘蔗
9.当天,乙地区最高气温也在40℃以上,下列叙述与该地出现高温天气无关的是
A.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B.沙漠地表,增温较快
C.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D.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