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表(表中①、②、③、④代表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区、东北低产区和南方高产区等我国四类商品粮基地),回答1~2题。
商品粮基地类型 | ① | ② | ③ | ④ | |
占全国四 类商品粮 基地的比重(%) | 耕地 面积 | 40.17 | 6.82 | 23.43 | 29.58 |
农业 人口 | 19.91 | 4.7 | 28.5 | 46.89 | |
粮食商品率 | 35.2 | 27.2 | 19.6 | 29.0 | |
积温(℃) | 2 500~3 400 | 2 000~4 500 | 4 200~4 500 | 4 500~8 000 | |
年降水量(mm) | 400~500 | <250 | 850~1 000 | 1 000~1 900 |
1.关于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我国各类商品粮基地的排列正确的是( )
A.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区、南方高产区
B.黄淮平原区、西北干旱区、东北低产区、南方高产区
C.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
D.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西北干旱区、东北低产区
2.④地比①地粮食商品率低的原因是( )
A.④地粮食总产量比①地少
B.④地粮食单产不如①地高
C.④地人均耕地小于①地
D.④地复种指数低于①地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表,表中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部分特征。据此回答4~6题。
项目 | (1) | (2) | (3) |
地形 | 高原、高山 | ① | 高原、盆地、山地 |
气候 | ② | 季风气候 | 大陆性气候 |
植被 | 森林、草甸、荒漠 | 森林、森林草原 | 草原、荒漠 |
农业 | 畜牧业为主河谷农业 | 种植业 | ③ |
4.表中的①表示( )
A.盆地、丘陵 B.平原、丘陵、高原
C.高原、盆地 D.高原、盆地、山地
5.②表示的气候主要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山气候
6.有关表中③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分布区,畜牧业发达 ②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 ③借助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是我国高品质果、棉生产基地 ④由于干旱严重,作物种植区的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表,表中灾害发生造成的死亡人数的变化说明( )
发生时间 | 灾害地点及灾情摘要 |
1920年 | 中国华北大旱,灾民2000万,死亡达50万人 |
1937年 | 印度加尔各答飓风,死亡30万人 |
2011年3月11日 | 东日本大地震死亡人数15854年,失踪3155人 |
A.人类的抗灾能力越来越强
B.自然灾害的强度越来越小
C.人类已能控制灾害的发生、发展
D.人口的密度越来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知识竞赛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10分)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表中资料显示,我国_________.(2分)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 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
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 D.华北平原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届湖南省长沙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七次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读下列图表,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
材料二 下表是上图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
年份 | | | | | | | | | |
粮食总产量(亿吨) | 粮食播种面积(亿公顷) | 粮食单产(吨/公顷) | | | | | | | |
全国 | A、B、C 三省 | 东北 三省 | 全国 | A、B、C 三省 | 东北 三省 | 全国 | A、B、C 三省 | 东北 三省 | |
1985 | 3.79 | 0.76 | 0.36 | 1.09 | 0.17 | 0.13 | 3.84 | 4.47 | 2.77 |
2005 | 4.84 | 0.81 | 0.74 | 1.04 | 0.15 | 0.16 | 4.65 | 5.40 | 4.6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广东省东莞市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985年7月至1990年6月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
原因 分类 |
占迁移人 口的比重 (%) |
性别 比 |
原因 分类 |
占迁移人 口的比重 (%) |
性别 比 |
经济性原因 |
56.2 |
217.3 |
家庭性原因 |
34.5 |
39.0 |
工作调动 分配录用 务工经商 学习培训 退休离职 |
11.5 5.9 24.3 12.9 1.6 |
268.4 243.5 223.8 149.7 603.9 |
投亲靠友 随迁家属 婚姻迁入 |
9.9 10.4 14.2 |
75.9 67.4 9.7 |
其他原因 |
9.3 |
215.0 |
|||
合计 |
100 |
123.1 |
(注: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如大于100,表明男性人数多于女性;若小于100,则说明男性人数少于女性)
(1)表中所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迁移人口的比重是 。其中又以 人员比例最高,且该时期的人口流动与以前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不同,主要是以自然地迁移为主。
(2)表中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
(3)在所有经济性人口迁移中,就性别而言,____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__性人口数;在家庭人口迁移中,____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__性人口数。这是由男性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分工不同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