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
A.甲风七月最为盛行
B.乙风一月最为盛行
C.乙为西北季风,由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地区
D.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
(2)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
A.苔原带驯鹿向北迁徙
B.新疆草原一片葱绿
C.阿尔卑斯山雪线抬升
D.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答案】
(1)D
(2)D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甲风为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的西北季风,故该风一月最为盛行;乙风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从图中看,此时东南信风北移,七月最为盛行。(2)甲风盛行时,为北半球冬季,此季节苔原带驯鹿向较低纬度(南)迁徙;新疆草原一片枯黄;阿尔卑斯山雪线下降;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东北部及周边地区2017年8月6日20时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断P地点近地面的风向为( )

A. 偏西风 B. 东北风

C. 偏东风 D. 东南风

2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比丙地风速小 B. 乙地为下沉气流

C. 丙地吹偏南风 D. 丁虚线附近可能会出现锋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广东省区域略图。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但近年来,其商品粮地位逐渐下降直至消失。图2为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示意图,图3为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结构变化图。

材料三:30多年前,深圳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如今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2016年5月一篇《别让华为跑了》的文章引爆了华为、中兴等企业的终端业务生产基地逐步在迁出深圳的舆论热潮。
(1)粤北、粤西山区多峰林溶洞,形成其峰林溶洞的具体岩石类型是
(2)该地基塘农业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3)1980年以来,深圳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主要利益于
(4)导致华为的终端生产基地搬离深圳的主要原因是上涨。
(5)简述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地位逐渐下降直至消失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间题


1)图中各气候类型中,亚洲特有的两种气候是 (填代号和名称):图中各气候类型中,常年受某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的有 。(填代号)。

图甲、图乙分别示意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2)图甲所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填序号科名称),该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该气候降水特征形成的原因是 。说明该气候夏季降水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与图甲相比,图乙所示气候类型的夏季昼夜温差较 (大/小),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气候学上通常以候平均温度(每5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候温高于22℃的时期为夏季,低于10℃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春季和秋季。这样,各地的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共同的温度标准。可见,同一地点,四季必然长短不一;不同地点,同一季节并非同时始终。而且,并非到处都有四季。据此并读“我国部分区域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显示的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中入春日期最接近的是(  )
A.兰州与西安
B.呼和浩特与银川
C.济南与太原
D.天津与石家庄
(2)甲区域入春日期早于同纬度东部地区,对其解释合理的是(  )
A.距海远,海拔低,风力小
B.地势平坦,空气质量优良
C.地形较封闭,云量小,日照强
D.植被覆盖度高,温差变化小
(3)乙区域在七月的候温应(  )
A.低于10℃
B.在12℃左右
C.接近15℃
D.在16℃~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状况改善

B.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出生率明显降低

D. 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能源中,属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B.生物能C.天然气D.太阳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实施。下图为2006~2016年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 2007年 B. 2010年 C. 2013年 D. 2016年

2近10年来,影响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A. 老龄化严重 B. 出生率较低 C. 死亡率较高 D. 流动人口多

3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缓解国防兵源的不足 B. 带动养老产业发展

C. 促进人口可持续发展 D. 促进人口素质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