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世界三个工业区图,回答有关问题。(9分)

(1)A地是世界高新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以________工业为主导,试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其区位条件。
(2)B地是著名的传统工业区________,试分析这里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资源条件。
(3)C工业区的工业类型主要是________(填“轻”或“重”)工业。其独特的发展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微电子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临近航空港,交通便捷;全世界的人才高地,临近高等院校;气候宜人;市场稳定;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4分)任答三点即可)
(2)鲁尔区  煤炭资源丰富;水源充足;(3分)
(3)轻  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2分)

(1)根据图示:A是美国的硅谷。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有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临近航空港,交通便捷;全世界的人才高地,临近高等院校;气候宜人;市场稳定;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2)B地是著名的传统工业区鲁尔区,这里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资源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水源充足。
(3)根据图示:C为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的工业类型主要是轻工业。其独特的发展模式是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属于传统工业的有(    )
A.航天工业B.纺织工业
C.半导体工业D.钢铁工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2009年西藏、江苏两省区产业结构统计图”和“相关铁路示意图”,分析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根据江苏和西藏两省区产业构成特点。(4分)
(2)简析建设A、B两铁路线的共同的作用?两铁路的建设分别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利影响?(6分)
(3)分析B省建设风能电站的有利因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某工业收益随空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面2题:

小题1:该工业可能是(   )
A.家具厂B.炼铝厂
C.电子元件厂D.制糖厂
小题2:图中显示该工业布局的理想区域是(   )
A.甲B.乙C.丙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目前我国钢铁年产量6.6亿吨,市场需求4.7亿吨。图为“我国钢铁工业原料对外依存度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针对我国钢铁原料对外依存度的变化,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进一步扩大铁矿石进口量,拓展进口渠道B.加大投资,鼓励国内低品位矿开采
C.建立矿石储备机制与储备基地D.技术革新,提高铁矿石的利用率
小题2:针对上述问题,我国优化钢铁产业布局应
A.提高产业集中度B.建设沿海钢铁基地
C.推进城市钢厂搬迁D.到海外投资建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2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薰衣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现已遍布世界各地,但最著名的依然为法国普罗旺斯山区(图中A处)。薰衣草易栽培,喜阳光、耐热、耐旱、极耐寒、耐瘠薄、抗盐碱,其产品薰农草精油是疗效种类最多的精油,常用于舒缓压力、头痛及失眠。
材料二:新疆某诗人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孜然的味道就是新疆的味道。今天,除了孜然,还有紫色的薰衣草。图中B处为薰衣草集中分布区——新疆伊犁。

(1)从薰衣草中提取精油的工业,其工业布局属于(   )(2分)
A.劳动力指向型工业B.原料指向型工业
C.技术指向型工业D.市场指向型工业
(2)从气候角度分析两地成为薰衣草产地的共同条件。(6分)
(3)说明图示两地河流开发利用主要方式的差异及其原因。(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关于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
B.工业集聚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获得规模效益
C.凡是存在工业联系的工厂一定形成工业集聚
D.新兴中小企业多以分散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8分)

贵阳市百花工业园区存在着这样一个工业“生态链”:焦化厂排放的煤气,供给金属镁厂和脱氟硫酸三钙厂生产使用,生产的焦炭供应周边厂家,产生的煤渣则提供给水泥厂使用,而余热还可带动1.2万千瓦的发电装置。将几家工厂捆绑在一起的这个联合化工项目是“循环经济”理念的一个产品。
(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作用。
(2)读图,分析贵阳市发展炼铝工业有利的区位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
A.自然地理条件B.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C.政治制度变革D.人口数量和素质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