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A、旱作农业区——减少用水数量 B、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C、干旱地区——改革耕作和灌溉技术 D、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贵州省清华实验学校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理) 题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保护和挖掘现有土地资源的潜力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下表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的相关资料,据表分析回答:
表1 我国三个地区地理要素资料
| A地区 | B地区 | C地区 | |
经纬度 | 118°E,32.5°N | 117°E,38°N | 114°E,26°N | |
海拔高度 | 100~300m | 3~5m | 500~800m | |
气 候 要 素 | 1月均温 | 0.5℃ | -6℃ | 6℃ |
7月均温 | 27℃ | 27℃ | 28℃ | |
年降水量 | 886mm | 600mm | 1350mm | |
7~8月降水 | 92mm | 452mm | 181mm | |
4~6月降水 | 380mm | 27mm | 853mm | |
森林覆盖率 | 13% | 12% | 42% | |
人口密度 | 212人/km2 | 278人/km2 | 103人/km2 |
(1)据表3分析,A地发展农业的最大限制因素是 。表A地农业收入状况,请将该表转绘成扇形统计图,并分析该地区农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表2 A地农业收入(亿元)及所占百分比状况
总收入 | 种植业 | 林业 | 畜牧业 | 渔业 |
5.85 | 3.7 | 0.1 | 1.7 | 0.35 |
100% | 63.4% | 1.8% | 29% | 5.8% |
(2)B地缺水严重,请简要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3)从保护和挖掘上地资源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分析,你认为C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
(4)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为了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在三地修建沼气池,沼气使用时间最长的是 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保护和挖掘现有土地资源的潜力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下表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的相关资料,据表分析回答问题。(20分)
A地区 | B地区 | C地区 | ||
经纬度 | 118°E,32.5°N | 117°E,38°N | 114°E,26°N | |
海拔高度 | 100~350米 | 3~5米 | 500~800米 | |
气 候 要 素 | 1月均温 | 0.5℃ | -6℃ | 6℃ |
7月均温 | 27℃ | 27℃ | 28℃ | |
年降水量 | 886 mm | 600 mm | 1 350 mm | |
7~8月降水 | 92 mm | 452 mm | 181 mm | |
4~6月降水 | 380 mm | 27 mm | 853 mm | |
森林覆盖率 | 13% | 12% | 42% | |
人口密度 | 212 人/km2 | 278 人/km2 | 103 人/km2 |
(1)据上表分析,A地发展农业的最大限制因素是________。下表为A地农业收入状况,请将该表转绘成扇形统计图,并分析该地区农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收入 | 种植业 | 林业 | 畜牧业 | 渔业 |
5.85 | 3.7 | 0.1 | 1.7 | 0.35 |
100% | 63.4% | 1.8% | 29% | 5.8% |
(2)B地缺水严重,请简要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3)从保护和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分析,你认为C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
(4)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为了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在三地修建沼气池,沼气使用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据此完成1—2题
1、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
A、旱作农业区——减少用水数量
B、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C、干旱地区——改革耕作和灌溉技术
D、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
2、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正确做法是( ):
A、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持、恢复、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B、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C、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D、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