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题。
1.若③④间的风向为西南风,则图示的环流为:
A.北半球低纬环流
B.南半球中纬环流
C.北半球中纬环流
D.南半球高纬环流
2.若③地为南半球极地高压中心,则③④间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3.若表示热力环流图,①②③④处的气压比较: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
1.C
2.A
3.D
【解析】
试题分析:1.若③④间的风向为西南风,则③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④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图中的环流为北半球的中纬环流。
2.若③地为南半球极地高压中心,则④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则③④间的风向为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风向为东南风。
3.若表示热力环流图,则由图可知:③处气流下沉,为高压中心,④处气流上升,为低压中心,根据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相反的规律,可知:②处为低压中心,①处为高压中心,又因为同一地区地面与高空比较,总是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因为越往高空大气越稀薄,气压越低,由此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处的气压大小为:③>④>①>②。
考点:本题组考查大气环流对应知识点。
点评:本题组难度居中,考查学生对气压带风带成因的理解,及对热力环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读题,虽然是图一幅图,但3个小题完全是独立的,解答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右图3中,ECF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若此时段后我国上空的对流层一年里达最高,则北京时间是:
A.18时 B.22时 C.10时 D.8时
若右图3中A点正值日出,下列叙述一定可信的是( )
A.此时,在南京的旅游者感觉酷暑难忍
B.南极中山站正出现极昼
C.此日过后,堪培拉昼渐长、夜渐短
D.此时,东半球白昼的范围小于黑夜
若右图3中E点正值日落,下图4中能正确示意此日期前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间气压分布与大气环流状况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3中,ECF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若此时段后我国上空的对流层一年里达最高,则北京时间是:
A.18时 B.22时 C.10时 D.8时
若右图3中A点正值日出,下列叙述一定可信的是( )
A.此时,在南京的旅游者感觉酷暑难忍
B.南极中山站正出现极昼
C.此日过后,堪培拉昼渐长、夜渐短
D.此时,东半球白昼的范围小于黑夜
若上图3中E点正值日落,下图中能正确示意此日期前后亚欧
大陆与太平洋间气压分布与大气环流状况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安徽省“江淮十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百帕)的时空分布状况。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图中极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环流的纬度差异 B.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C.海拔高度的地区差异 D.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
2.图乙所示年份的下半年,冬、夏季风势力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A.冬、夏季风均偏强 B.冬、夏季风均偏弱
C.冬季风偏强,夏季风偏弱 D.冬季风偏弱,夏季风偏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安徽省“江淮十校”协作体高三11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百帕)的时空分布状况。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读图完成下面下列各题。
1.图中极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环流的纬度差异 B.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C.海陆海拔高度的差异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图乙所示年份的下半年,冬、夏季风势力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A.冬、夏季风均偏强 B.冬、夏季风均偏弱
C.冬季风偏强,夏季风偏弱 D.冬季风偏弱,夏季风偏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示意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百帕)的时空分布状况。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读图完成下面12~13题。
12.图中极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环流的纬度差异
B.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C.海陆海拔高度的差异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3.图乙所示年份的下半年,冬、夏季风势力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A.冬、夏季风均偏强 B.冬、夏季风均偏弱
C.冬季风偏强,夏季风偏弱 D.冬季风偏弱,夏季风偏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