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B. 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

C. 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D. 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

2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其原因是(  )

A. 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的小

B. 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的大

C. 甲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的多

D. 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的大

【答案】

1D

2D

【解析】试题分析:

1】我国风能集中分布沿海地区(夏季,由于东南风的影响,风能丰富)和东北(冬季,近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风力强劲,风能丰富),而其他地区由于地形等原因风能贫乏,如塔里木盆地,由于盆地的封闭,风能贫乏。体现我国风能分布不均衡。故选D。。

2】甲地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加上常规能源贫乏,,有巨大的市场;而丁地我国西北地区,经济欠发达,技术落后,同时市场小。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某国1790—2000年城市和乡村人口数量变化情况,据此回答问题。

11900—2000年该国城市化水平

A基本不变 B持续上升 C波动下降 D持续下降

2目前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A欧洲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于亚洲国家 B北美国家城市化进程比拉美国家慢

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发达国家慢 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2年安徽)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距地面6 m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 B. C. D.

2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甲、丙在晨昏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完成第下题。

1

A. 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

B. 丙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

C. 各地夜长乙>丙>丁

D. 日落的先后顺序是甲、丁、乙

2

A. 1840B. 1720

C. 640D. 5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之为潜热通量。我国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下图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降水累计量,完成下列问题。

【1】该湖泊主要补给源为

A.积雪消融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 D.冰川融水

【2】在下垫面水分充足情况下,潜热通量值通常

A.夜大于昼 B.晨大于昏 C.夏大于冬 D.阴大于晴

【3】对该湖泊12-2月潜热通量值的表现,合理的解释是

A.下渗强烈 B.湖面结冰 C.云量增大 D.风速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史记》记载:(战国)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琵、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材料最能说明战国时临淄

A.是当时的商业都市 B.城市居民全员参与休闲娱乐

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 B环节 B. C环节 C. E环节 D. F环节

2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大气圈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

A. 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 a地背斜成山

C. b地向斜成谷 D. ab之间有断层

4

A. b处可以找到石油 B. 采石场宜建于a

C. 隧道选址的理想场所是aD. b处容易找到地下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年来,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翡翠加工中心和翡翠消费市场。海外许多经营翡翠多年的大牌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内地市场,已经开始逐步将市场重点转移至中国内地。读下表回答下题。

1云南仍然是中国最大的翡翠原石和制成品的集散地,原因是

A加工技术高 B接近消费市场

C靠近原料产地 D资金力量雄厚

2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新的翡翠加工基地的原因是

A欧美产业转移 B玉石文化传统浓厚

C消费需求巨大 D原料供应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