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中国人口金字塔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05年1月6日我国第13亿个小公民于6日零时2分诞生于北京妇产医院。运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等手段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使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43‰下降到2003年的12.41‰,自然增长率从25.83‰下降到6.01‰。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20世纪末把中国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的目标推迟四年到来。
材料二:2004年7月10日在武汉纪念“世界人口日”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在上海、大连等大都市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在中西部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等现象。一方面,庞大的人口压力和传统工业调整催生出大量再就业人口,另一方面,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却在闹“民工荒”。
材料三:上海市连续10年来人口呈负增长,2004年调整了部分计划生育政策,有计划地安排部分夫妻生育第二胎,且取消了两胎的生育间隔,同时对终生不愿生育的夫妻不再奖励。
(1)从中国人口金字塔中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的低谷,其中B低谷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A低谷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材料中提及到“后人口转变时期”和我国“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这里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____ (人口增长模式),其特点是____。“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是指_________。
(3)“留守小孩”“留守家庭”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4)“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会带来哪些问题?
(5)(单选)上海市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负增长 B.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失调
C.老龄人口增长快,社会福利压力大 D.社会经济发达,劳动力相对不足
【答案】(1)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 1959~1961年期间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2)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接近现代型和现代型的转变 (3)“留守小孩”“留守家庭”是由于大量民工和家庭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和经商引起的 (4)“未富先老”表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赡养费用增加,负担加重,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和精神孤寂等问题出现 (5)B
【解析】整体分析:注意图示资料是1995年统计数据。B低谷人口年龄约20岁左右,20年前,是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 35年前是1959~1961年期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上海市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失调。
(1)图示资料是1995年统计数据,从中国人口金字塔中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的低谷,其中B低谷人口年龄约20岁左右,出现的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低。 A低谷人口年龄约35岁左右,出现的原因是1959~1961年期间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口死亡率高。
(2)材料中提及到“后人口转变时期”和我国“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这里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人口增长模式的现代型,也叫“三低”模式,其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是指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接近现代型和现代型的转变。
(3)“留守小孩”“留守家庭”出现的原因是由于大量民工和家庭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和经商引起的。
(4)“未富先老”说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赡养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和精神孤寂等问题出现。
(5)上海市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失调,B对。人口负增长 ,老龄人口增长快,社会福利压力大是直接原因,A、C错。社会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多,劳动力相对充足,D错。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面“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l)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计算方法是________。
(2)图中处于人口增长模式传统型阶段的是____;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国家和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是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阶段____。
(5)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接近____型,即处于图中____阶段向____阶段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____工作而取得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正方形经纬网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长度约为3330千米
B. 比例尺CD>AB>AC=BD
C. 由A地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各走100千米,最后位于A地正东
D. 由C到B的最短线路前进方向为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6位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改段国道能够(4分)
①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
②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
③ 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
④促使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图示区域内(4分)
A.地形复杂多样,风能资源丰富
B.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
C.国道以西公路建设难度小,路网密度大
D.南部水资源丰富,可跨流域向北部调水
(3)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4分)
①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②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③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④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大陆沿某一线的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自然带依次是
A.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丁地为多雨季节时
A.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 巴西热带草原一片葱绿、
C. 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D. 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甲市可能是
A. 西宁 B. 延安 C. 上海 D. 广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圖為世界某區域等高線圖。回答下麵小題。
【1】甲地主要降雨類型對應下圖中的( )
A. B.
C.
D.
【2】關於甲、乙、丙、丁四地氣候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地處於東北信風的迎風坡,降水多 B. 乙地位於湖邊,全年降水均勻
C. 丙地地勢平坦,全年高溫多雨 D. 丁地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3】丙、丁兩地氣候最大的不同點表現在( )
A. 雨季時間 B. 年平均氣溫 C. 降雨強度 D. 氣溫年較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