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9分)
 2008年12月17日,国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刚要》。这标志着,珠三角地区下一阶段的改革发展规划正式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框架。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期,正在广东面前开启。
30年来,得益于中央的政策优惠,凭借广东人敢想敢拼的劲头,广东率先打破了思想和体制禁锢,率先杀出一条血路,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书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1)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____     _____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
为______________工业。
(2)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双选)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D.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3)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工业发展呈现了以_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_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4)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分)
(1)   劳动          轻纺     
(2)    CD   
(3) 技术    电子电器   
(4)   国家优惠政策、丰富廉价劳动力、优越的区位条件、侨乡(任答3点) (3分)

试题分析:(1)根据图1和图2判断,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主要工业部门为轻纺工业,以廉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2)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主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主要依靠当地改革开放的政策;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在引进外资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3)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条件,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下降,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上升,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其中以电子工业部门最为突出。(4)影响区域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可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工农业基础和历史条件等方面分析,注意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区域产业的发展概况和影响区域产业发展区位条件的一般分析思维,并结合区域实际分析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江苏某市1998~2008年三次产业比重变化示意图”,该市近几年出现了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不利因素。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对该市产业结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B.第一产业产值持续减少
C.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
D.第一、二产业比重差距不断缩小
小题2:这一时期该市人地关系特征可概括为
A.低水平协调B.初显不协调
C.高水平协调D.严重不协调
小题3:就区域发展阶段而言,该城市处于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
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
B.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
C.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廉价
D.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2008年的冬天,全球经济“寒意”阵阵。各类A经贸洽谈会规模上都不同程度地缩了水,成效自然也要打不小的折扣。而带有明显“双转移”(所谓“双转移”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特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简称山洽会),无论是参展规模、参会人数,还是最为重要的签约项目,都实现了逆势飘红。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图。

(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纵观“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其工业结构变化趋势是由原料导向型→________→________转变。(2分)
(3)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原因。(3分)
(4)试从产业转移接收地的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所带来的影响。(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深圳将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深圳宝安、龙岗两区现有的27万农村人口,也是深圳最后的27万农民,将全部“洗脚上田”,完成从“村里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转换。据此回答题
小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城市化改造重要的措施之一是把农民房拆掉,将原来的8层变成了30层
B.保留原来的农村教育、医疗、工业措施管理、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管理方式等一整套模式
C.通过城中村改造来改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发展模式,农民一次性办理“农转非”
D.把过于多元化的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经济逐步向私房出租为主要模式的物业经济转变
小题2:参考江苏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得措施,下列适合深圳的有(   )
A.依靠农村、服务农村、联合农村、做大农村产业
B.深圳城市规模过大,转变思路,把城市居民逐步向农村转移
C.行政区划调整是加快深圳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如龙岗、宝安区
D.加快大型龙头企业发展,尤其是钢铁、汽车、化工等大型企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该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4分,4点即可得满分)
(2)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资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3)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产业升级面临诸多困难,原因有哪些?(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广佛同城化以后,两地在产业协作、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这四个领域率先进行了同城化尝试,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广佛同城化对下列哪些方面影响较大(    )
A.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地域结构
B.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C.广州和佛山的城市用地规模
D.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
小题2:广佛同城化后,其GDP总量直逼上海,但与上海相比,广佛的不足之处有(    )
A.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门类不全,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
B.人才资源不够丰富,科技与教育力量相对不足
C.工业用水、电、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在不断降低
D.经济辐射能力强,使经济腹地扩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珠三角”抢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振旗鼓,“大西北”加快开发,中部崛起更待何时?
材料2:

(1)有关人士将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分析三个区域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2分)
(2)图丙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1分)
A.地势平坦开阔
B.土壤深厚、肥沃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3)试分析与长三角相比,“振兴新东北”的主要优势与劣势。(4分)
(4)填写下表,分别写出甲、乙、丙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3分)
限制性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5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一--城市人口比重
B.②一--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一--农村人口比重
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小题2:图示曲线反映了: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