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20世纪50年代我国以“X”为界,把其北方划为强制集中供暖区(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这条“X”界线,最可能是
A. 秦岭—淮河B. 天山C. 黄河D. 南岭
【2】“北方是冷,冷的是皮;南方是冷,冷的是骨”,影响这种体验差异最可能的因素是
A. 气温B. 气压C. 湿度D. 阳光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多年平均各月蓄水变化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水库的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A. 3月B. 6月C. 8月D. 9月
【2】该水库每年11月下旬开闸放水,主要是为了( )
A. 灌溉B. 旅游C. 防凌D. 发电
【3】该水库的河水有两个汛期,其主要补给为
A. 积雪融水和雨水B. 冰雪融水和雨水
C. 地下水和冰雪融水D. 地下水和雨水
【4】该水库修建,会导致黄河
A. 入海水量大量减少B. 入海泥沙大幅度下降
C. 下游断流时间延长D. 部分河段结冰期缩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示水利枢纽建成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功能为防洪蓄沙,减轻黄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渭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中,雨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占的比重大
B. 河流径流量小,径流的季节、年际变化大
C. 河流的含沙量大,有冰期、凌汛现象发生
D. 在渭河平原,河流的侵蚀、搬运作用明显
【2】据材料信息判断,对渭河下游地区危害最大的灾害是( )
A. 洪涝灾害B. 干旱缺水
C. 泥石流、滑坡D. 水土流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港口煤炭接卸是指在港口接卸从其他港口运来的煤炭。下图示意1995年和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1995年相比,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 )
A. 煤炭资源枯竭 B. 市场需求扩大
C. 海运条件改善 D. 科技水平提高
【2】【2】从1995年到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比重增加最明显的地区是( )
A. 长江三角洲 B. 珠江三角洲
C. 渤海西岸 D. 山东半岛
【3】【3】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的变化,反映出福建的( )
A. 煤炭供需矛盾加剧 B. 产业结构调整
C. 煤炭生产总量下降 D. 城市职能转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植物工厂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一种高投入、高技术、精装备的工厂化农业系统。其设计和使用使农业生产不断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荷兰、日本等国已在此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下图是“植物工厂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植物工厂中可以明显缩短农业生产周期的设备是
A. 育苗工厂B. 栽培车间C. 保冷库D. 通风系统
【2】植物工厂的设计要注重改良当地的自然条件,判断荷兰的植物工厂在设计上应侧重的方面是
①热量
②水分
③光照
④土壤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干热岩是指一般温度大于200℃,埋深数千米,内部致密不透水的高温岩体,是一种新兴的地热能。我国干热岩资源丰富,2017年9月6日,我国在青海省首次钻获236。C的高温干热岩体。下图为干热岩发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前制约青海省干热岩规模化开采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市场 C. 技术 D. 气候
【2】若规模化开采利用干热岩,将有利于我国
①缓解能源供应紧张 ②加快进入石油时代
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有效改善大气质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祁连山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呈现巨大差异,东段以森林为主,中段以草原居多,西段则多荒漠。图为祁连山脉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河西走廊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这里生产的自东向西植被由森林逐渐变为草原;玉米种子,可以满足全国玉米用种需要的一半以上;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产业基地,占全国种子出口量的75%,河西走廊成了种子繁育的“黄金走廊”。
(1)试分析祁连山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巨大差异形成的原因。
(2)1977年,河西走廊成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十大商品粮基地,但后来渐渐从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名录中淡出,试分析其原因。
(3)河西走廊大力发展制种产业,已成为我国种子繁育的黄金走廊,运用所学知识,对此你是否赞成,试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 )
A. 甲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 断层发生于花岗岩形成之后
C. 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 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2】上覆沉积物的形成外力作用最可能是( )
A. 流水侵蚀B. 风力搬运
C. 流水搬运D. 流水沉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