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7.上述“某月”是(  )
A.1月B.4月C.7月D.10月

分析 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这些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由于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从而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和气候.

解答 解:30°附近为副热带高压,一月份南移、七月份北移.根据图中气压分布的规律,可知该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则“某月”最可能是7月.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
A.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B.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高
C.市场和饲料是形成该农业类型的主要因素
D.经营方式多为国有大型农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此图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印度洋B.B为大西洋
C.乙处的洋流为加那利寒流D.甲处的洋流为莫桑比克暖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
A.维持地表温度B.导致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
C.增强大气逆辐射D.产生磁暴和极光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关于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半球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
B.盛行风向在北半球是西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南风
C.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容易成云致雨
D.盛行西风与信风风向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北京时间2012年6月7日12时05分,智利发生6.0级地震,丙处为震中位置.此次地震(  )
A.处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B.发生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C.甲乙两地烈度相同、震级不同D.引发海啸、风暴潮等次生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诸因素中最根本因素是(  )
A.土地资源B.市政C.教育D.劳动就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世界主要地震火山带分布图

材料2:新西兰地震与日本地震地震参数
新西兰地震震况:
时间:当地时间2011年2月22日12时51分(北京时间22日7时51分)
震中:距离克莱斯特彻奇东南10公里的特里尔顿,离市中心较近;
震级:里氏6.3级;
伤亡:死亡人数最终超200人
日本地震震况:
时间: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
震级:里氏9.0级    震源深度:10公里
震中: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
余震:6次强烈余震,最大一次震级7.1级
伤亡:造成2100多人遇难,2万人失踪;
海啸:海啸警报扩展至整个太平洋
(1)由材料1可知,两次地震均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带上,此地震带集中了世界上大约80%%的地震活动.该地带地震多发的原因是太平洋板块和其他相邻板块之间碰撞挤压,为地球内能的释放提供了通道.
(2)由材料2可知,新西兰采用的是D(时区)的时间,(此季节新西兰采用夏令时,即比标准时刻快一个小时),新西兰地震时,地球上属于2011年2月22日的范围占
A.一半      B.全部      C.大于一半    D.小于一半
(3)日本发生地震时,下列国家的居民不能在白天第一时间收看电视新闻报道的是
A.美国      B.中国      C.俄罗斯      D.新西兰
(4)据材料分析,日本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发展活动所引起的自然灾害(  )
A.滥采滥用自然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
B.高速公路、大型水利工程等建设不当
C.水土流失、荒漠化
D.人口过多、工业集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