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含水量均值时间变化与降雨量时间变化比较图”,回答下面小题:
【1】麦地和塘坝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 )
A. 6月上旬和7月上旬 B. 6月上旬和7月下旬
C. 6月中旬和7月上旬 D. 6月中旬和7月下旬
【2】该区土壤水分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 季节性积雪融水 B. 降雨 C. 冰川融水 D. 地下水
【3】土壤含水量均值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
A. 麦地 B. 大豆地 C. 林地 D. 塘坝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火星表面是一个空气稀薄且干燥、寒冷的沙漠世界,太阳风可能是导致火星大气稀薄的“罪魁祸首”,据此回答下题。
地球上的大气没有被太阳风“剥夺”,主要是因为地球( )
A. 与太阳距离更远 B. 公转速度较慢
C. 表面温度较低 D. 体积和质量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是( )
①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 ②阻挡海浪侵蚀海岸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增加用材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如下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A. 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 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C. 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 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2】推测三个测站的海拔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A. 甲站—乙站—丙站 B. 乙站—丙站—甲站
C. 甲站—丙站—乙站 D. 乙站—甲站—丙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欧洲白鹳为大型、长距离迁徙性鸟类,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欧洲白鹳在迁徙过程中主要通过滑翔飞行以节省体力,但也会通过扇动双翼飞行。图2为欧洲白鹳初春迁徙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欧洲白鹳在初春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地没有走直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充分利用海陆风 B. 避开天敌
C. 低湿地分布较广 D. 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2】欧洲白鹳在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后,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 该线路飞行距离更近 B. 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C. 开辟新的迁徙路线 D. 该路线飞行更节省体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常有火山、地震发生。2016年1月4日夜间,危地马拉富埃戈火山强烈喷发,大量火山灰朝某一个方向飘散,读世界某区域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富埃戈火山南部山脉位于
A. 美洲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碰撞区 B.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碰撞区
C.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区 D.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张裂区
【2】本次火山刚喷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会使火山附近地区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 B. 太阳辐射增强
C. 地面射向宇宙的辐射增加 D. 大气逆辐射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基岩海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岩海岸适合建造海港与浴场
B.基岩海岸是在堆积作用下形成的
C.海蚀柱是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堆积而成的
D.海蚀地貌是在海浪侵蚀和岩石崩塌作用下形成的,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草皮屋,是北欧地区流传千年的建筑方式,留存于挪威、丹麦和冰岛等国家,如今,这一传统的民居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保护和继续发展,成为了游客眼中美丽独特的风景。下图为冰岛历久弥新的草皮屋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人们最初在屋顶上种植草皮的主要目的是
A. 美化居住环境 B. 加强御寒保暖
C. 减轻屋顶压力 D. 削弱太阳辐射
【2】该草皮屋所处的自然带是
A. 温带草原带 B. 亚寒带针叶林带
C. 热带草原带 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