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河流在E、F、M、N处汛期最长的是
A.EB.FC.MD.N
【2】图中农业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水源C.地形D.土壤
【3】形成年积雪期等值线呈图示走向的因素相关性最小的是
A.地形B.海陆C.大气环流D.纬度
【答案】
【1】B
【2】A
【3】D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题目综合性较强。
【1】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E、F、M、N四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F、E、N、M,四地都位于40°N-60°N之间,受西风的影响,但是由于F地纬度最低,受西风控制的时间最长,因此该处河流汛期开始早,结束晚,汛期最长,故选B。
【2】结合经纬度平判断,该地位于欧洲西部,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这种气候条件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因此该区域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为热量,图中农业区位于整个区域的南部,由于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故形成农业区,A正确,故选A。
【3】本题考查影响年积雪期分布的因素,根据图中180日积雪期曲线的分布可知,该曲线在山地的地方弯曲明显,平原地区较平直,说明受地形的影响;该曲线同纬度地区沿海和内陆相比,沿海地区年积雪期低压内陆地区,说明海陆位置也对其存在影响;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由受湿润西风影响的不同,年积雪期曲线的分布也存在差异,沿海地区受温暖湿润西风的影响强,积雪期较短,内陆地区受西风影响弱,积雪期时间长;若受纬度影响,该曲线应与纬线平行,实际上曲线未与纬线平行,说明受纬度的影响最小。综上分析,本题选择D。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是我国某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乙是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读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1】甲河被该地区誉为“母亲河”,有关甲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B.由半湿润地区流入半干旱地区
C.在山麓冲积扇处地下水补给河流D.河流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2】甲河下游地区是开发历史悠久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是( )
A.土壤B.地形
C.水源D.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城市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下图为某地城市水循环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水循环过程的主要动力是
A.水的三相变化B.太阳辐射能、地球重力能
C.日、月对地球的引力D.动能
【2】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以及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A.a 增多,易出现城市内涝B.b 加强,地面凹陷减少
C.c 增多,地下水位下降D.d 增强,周边空气湿度减小
【3】关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A.使水呈三态变化B.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造成海平面上升D.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蕈状石的形成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①诞生期:海水逐渐侵蚀掉表层较软的砂岩,坚硬的结核开始突出地面,露出蕈状石头部;②无颈期:海水继续冲刷、侵蚀四周较软的砂岩,但蕈状石的头部几乎全部露出嵌在砂岩上,颈部不见形状;③粗颈期:地壳抬升,海水沿着蕈状石头部的下方开始侵蚀砂岩,于是显现出和头部等粗的颈部;④细颈期:地壳继续上升,将蕈状石抬高脱离水面,颈部越来越细,头部也逐渐变小。下图为蕈状石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蕈状石的形成关系较小的是( )
A. 地壳抬升B. 褶皱隆起C. 岩石类型D. 海水侵蚀
【2】上图中地貌景观形成的过程可能是( )
A. 岩浆喷发——外力侵蚀——地壳抬升——风化作用
B. 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外力侵蚀
C. 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沉积作用——外力侵蚀
D. 沉积作用——外力侵蚀——地壳抬升——风化作用
【3】下列地貌中,与蕈状石在细颈期形成过程相似的是( )
A. 风蚀蘑菇B. 沙丘、沙垄
C. 喀斯特地貌D. 河口三角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A、B、C 分别为河流上游山区、河流中游和河口附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河流 ABC 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分别是
A. 侵蚀、搬运、堆积 B. 搬运、侵蚀、堆积
C. 侵蚀、堆积、搬运 D. 堆积、搬运、侵蚀
【2】针对图中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岸河流冲刷力相同 B. A 地多为 V 型河谷
C. C 地为河漫滩平原 D. B 地为三角洲平原
【3】C 地比 A 地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理由是 C 地
①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质量好 ②连河通海,可以发展河海联运
③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 ④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生产生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4】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沉积地貌的是
A.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C.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大陆沿西海岸线降水量空间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纬20度的气候类型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2】图中南纬35度附近6月降水多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B.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
C.盛行西风迎风坡D.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位于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构造湖,呼伦湖区在海拉尔盆地中的最低部位。目前湖水蒸发与风向和融冰关系密切。呼伦湖在清末的一段时间接近干涸,剩下几个小水泡和一些湿地,从清末开始呼伦湖又有一个扩大的过程,1958年湖水上涨导致连通呼伦湖与海拉尔河的达兰耶罗木河威胁到邻近的扎赉诺尔煤矿。呼伦湖从出现至今,湖泊面积具有周期性的变化特征。
(1)推测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与呼伦湖面积变化的关系。
(2)简述呼伦湖面积的变化对湖泊性质的影响。
(3)分析呼伦湖一年内吹西风时蒸发量最大和吹南风时蒸发量最小及每年5月中旬蒸发量猛增的原因。
(4)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煤矿计划进一步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力度(发展电力、煤化工、煤炭等支柱产业,实现煤向电、煤向油的转化),对此你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中,最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
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森林破坏 D. 湿地萎缩
【2】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矿产开发利用应采取的措施为
A. 提高矿产资源的产量 B. 限制矿产开发,保护环境
C. 加大矿产的外运能力 D. 对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增加附加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