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淮河流域自古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地区,可现在却成为水旱灾害多发的地区。当地一曲民谣唱出了淮河的沧桑:“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

材料二:我国每年耕地一土净流失量高达262平方千米,而且荒漠化面积仍以较快速度扩展。2001年春季,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发生多次扬沙、沙尘暴天气,导致北京空气污染严重,迫使机场、公路交通无法正常运行,影响正常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早在1991年北京就被内罗毕国际会议列为“沙漠化边缘地区城市”。

材料三:随着我国北方人口的剧增,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有些地区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有些地区地下水埋深已经低于植物根系分布的深度,结果造成植物枯死,土地失去植被保护,极易起沙扬尘。

1.现在,我国的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_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活动中发生的。

3.近些年来,北京经常遭受沙尘暴影响,原因之一就是位于强劲的_____风的下风向。

4.影响我国北京的沙尘暴可以治理,可以预防。下列措施有助一地沙尘暴治理的是(    )

①在大面积露天矿的土地上种草    ②建设“三北”防护林

③增强海洋水汽到达陆地的数量    ④采取人工措施,大面积加快高山冰川融化

⑤禁止山区毁林开荒、草原毁草开荒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5.近年来,我国近海多次发生赤潮,其主要原因是(   )

A.洋流改变了热量平衡

B.厄尔尼诺现象引起了气候异常

C.人类活动向海洋排放的污染物,导致海水营养化

 

【答案】

1.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生产、生活

3.西北

4.D

5.C

【解析】

1.试题分析:分析材料一可知淮河流域谁污染严重;分析材料二可知我国土地荒漠化严重,沙尘暴多发;分析材料三可知我国北方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下水水位降低,地面沉降,地表植被因缺水而死亡的生态环境问题。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我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考点: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我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2.试题分析: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物质与能量需求,人们通过工农业生产向自然界索取物质能量并由此产生一种供给与索取的关系。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遵循新陈代谢的规律,人们生产、生活过程必定有诸多代谢产物的排出,这些废弃物的排出占据一定自然空间,这就使人类与环境产生一种排放与容纳排放的关系。可见,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发生的。

考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产生过程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人类与环境关系产生过程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3.试题分析: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地区多大风,北京以西北风为主。该季节植被覆盖率低,风力大,沙源地位于北京西北。当持久的大风吹起地面沙尘并源源不断向东南方向输送时,北京就出现了沙尘暴天气。

考点:北京遭受沙尘暴影响的气象原因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北京遭受沙尘暴影响气象原因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4.试题分析:沙尘暴的发生与气象气候因素、植被因素、水文因素、地表物质因素等有关。在沙尘源地及其经过地区植树种草可以削弱风速,减弱其搬运沙尘的能力,①说法可行;西北沙源地广,东北、华北是受沙尘暴影响严重的地区,在“三北”地区植树造林,同时禁止山区毁林开荒、草原毁草开荒可以保护植被,削弱风沙。这样在“三北”地区就可有效阻遏沙尘暴的发生,②、⑤说法可行。目前,人类无法控制海洋向陆地输送水汽的数量,③错误;人工措施,大面积加快高山冰川融化会导致西北地区环境严重恶化,属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④错误。故D为正确选项。

考点:沙尘暴治理措施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能力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沙尘暴治理措施的认知能力。

5.试题分析:赤潮是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人类直接或间接向海洋中排放大量有机物质,使沿海海域封闭的地区,有机物浓度过高。在高温季节,藻类过度生长,并释放使海水变色的物质,以赤红色、粉红色、白色等为主,称为赤潮。结合三个选项可知,赤潮的发生是人类不恰当活动的产物,与洋流活动无关,与厄尔尼诺现象无关,故C为正确选项。

考点:我国近海多次发生赤潮的原因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能力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沙尘暴治理措施的认知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泰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北京时间2010年4月28日,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向社会发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共13分)

材料一 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

材料二 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

材料三 流动人口变化

(1)从普查结果来看,我国人口发展面临哪些突出问题?

(2)如何解决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

(3)广东省人口一跃超过河南省,成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试分析其原因。

(4)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状况,部分学者提出放宽生育二胎政策。你是

支持还是反对?并说出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題。

材料一:水分资源状况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间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材料二:我国西北部分区城示意图(图6)

(1)  运用材料中数据,说明甘肃省图示区域干湿地区和温度带的分布。(8分)

(2)  宁夏平原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试说明这一表述所包涵的自然地理意义(8分)

⑶宁夏传统民居多坐北朝南,一般不设北窗,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小。试分析宁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6分)

⑷宁夏平原水稻亩产比小麦髙83.9%,净收益是小麦的10.5倍,用水量是小麦的3倍。有人建议该地应充分利用当地条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