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我国南方某流域等高线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河流综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为( )

A. 养殖 B. 分洪和蓄洪 C. 改善气候 D. 立体开发利用

2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加强流域内植树造林 B. 修建和加固河堤

C. 下游退耕还湖 D. 在甲河上游修建水库

3该流域上游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 土地沙漠化 B. 土地盐碱化

C. 水土流失 D. 凌汛

【答案】

1B

2D

3C

【解析】

1根据等高线的递变规律,A地海拔小于40米,是洼地。在河流综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为洪水时期,利用洼地分洪和蓄洪,减少洪涝灾害,B对。养殖改善气候立体开发利用不是河流综合治理中的主要作用,A、C、D错。

2图中甲河段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平缓,泥沙沉积多。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在甲河上游修建水库,调节径流,D对。修建和加固河堤,可能泥沙沉积,导致形成地上河,B错。加强流域内植树造林,是上游山区主要治理措施,A错。甲地没有围湖造田问题,不需要退耕还湖,C错。

3该流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上游位于山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C对。南方气候湿润,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不是主要环境问题,A、B错。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气候,无凌汛现象,D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左图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右图是左图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图1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2)左图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所反映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从东北流向西南后再向南

B.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大于或等于100米,小于200米

C. ①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比②地多

D. 甲丙两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海上日出

2当地为发展旅游业,打算修建一条直达山顶(492 m处)的观光索道,最合适的选线是(  )

A. 从甲处到山顶 B. 从乙处到山顶

C. 从丙处到山顶 D. 从丁处到山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长江流域水电站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G处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

①地处长江中下游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②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③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④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减轻长江流域内洪水灾害的措施不包括(  )

A. 全流域加强用水管理和防汛预警预报 B. 中下游加固大堤,整治河道

C. 中上游加强绿化,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D. 中下游围湖造田,发展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地地壳最厚的是(  )
A.北京
B.合肥
C.上海
D.拉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泰国和乌克兰两国都以生产和输出粮食较多而闻名于世。泰国享有“东南亚粮仓”的美名,是亚洲唯一的粮食净出口国,已成为世界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其大米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 乌克兰有“欧洲粮仓”之称,黑土地面积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于第聂伯河沿岸。出口小麦、大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是全球第三大玉米出口国。乌克兰农业部预测2015-2016市场年度粮食出口将增至3900万吨。
材料二 泰国湄南河流域农业区(甲图)和乌克兰第聂伯河流域农业区(乙图)分布示意图

(1)甲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乙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2)分析甲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3)概括乙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4)甲与乙相比,该地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 , 甲地较乙地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导致亚马孙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化 B. 人类的开发 C. 酸雨的影响 D. 臭氧层的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世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俄罗斯 C. 加拿大 D. 中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读“我国西部某区域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图(①~⑤表示不同的铁路干线)”2005年1 0周,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通。该铁路东起西宁,穿越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100. 02公里,穿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328. 06公里,从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经过,西至拉萨,全长1956千米。

材料二 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因此,该铁路很多地区都采用了“以桥代路”的设计方式(如下图)。青藏铁路格拉段穿越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100. 02公里,穿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328. 06公里,还经过了从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经过,被称之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1)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
(2)青藏铁路大约有150千米的路段实施了“以桥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什么?
(3)西宁通往拉萨的青藏铁路是铁路工程的奇迹,请从地理的角度说明其建设的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