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读图,完成小题。
1.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自然因素指标的是 ( )
A.气候 B.地形
C.洋流 D.植被
2.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c所示)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6分)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4分)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4分)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2单元大气(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2年12月15日,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北京、内蒙古自治区局部以及重庆中西部等多地遭遇了大雾天气,一些地方能见度还不足50米。据此回答小题。
1.由材料可知,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原理是( )
A.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朗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2.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世界地理(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1:“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2:
(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6分)
(2)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区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6分)
(3)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变成“北大荒”,简要分析其原因。(2分)
(4)说说该地区沼泽的生态功能。(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世界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2010年我国冬小麦麦收时间信息图”,回答小题。
1.影响山东省麦收时间东西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温度 D.土壤
2.为制作麦收时间及状况分布图,应先后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GPS ②RS ③GIS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