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9.读某日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中箭头所示为地球自转方向)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为北半球;该日北半球为夏至节气.太阳直射的纬线是23.5°N.
(2)ABC三点中此刻位于晨昏线上的点有A、C.
(3)ABC三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C,夜最长的是A.昼夜等长的是C.
(4)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5)图中C点地方时为18点.AC两点之间的地方时相差2小时.
(6)A点的昼长是8小时.
(7)此刻,北京时间是8时,北京的时间是7时44分.

分析 (1)地球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根据极圈内昼夜分布判断北半球的节气和太阳直射纬线.
(2)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3)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根据图中昼夜分布判断昼夜长短状况.
(4)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5)地方时的计算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6)根据A点所在纬度昼弧长短进行判断.
(7)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地方时的计算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解答 解:(1)顺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S.
(2)读图可知,ABC三点中此刻位于晨昏线上的点有A、C(昏线上).
(3)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C点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赤道上昼夜平分,符合的是C点.
(4)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南极圈内出现极夜,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5)C点位于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AC两点之间相差30°,地方时相差2小时.
(6)读图可知,A点所在纬度昼弧为4格,每格2小时,昼长为8小时.
(7)读图可知,180°经线位于白天的中央,地方时为12点,北京时间为120°地方时,北京的时间为116°E地方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北京时间为8点,北京的时间为7:44.
故答案为:(1)北;夏至;23.5°N(北纬23.5°).
(2)A、C.
(3)C;A;C.
(4)北回归线(23.5°N);极昼.
(5)18;2.
(6)8.
(7)8时;7时44分.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特征及其地理意义,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2006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出生率为5.34‰死亡率为5.28‰,处于四个阶段中的(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正确叙述有(  )
①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相等
③在地球仪上,每条纬线都是圆
④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同一方向走,最终能回到出发地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长江中下游平原誉称“鱼米之乡”,但汉代“或火耕而水耨,或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落后.古代不利开发的自然条件是(  )
①水系分隔   ②土质黏重   ③气候潮湿   ④交通落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的耕作制度的形成条件是(  )
A.生长期长,雨热同期B.平原广大,适于机耕
C.土壤比较肥沃D.冬季风不能到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降水强度大B.冰川消融快C.湖泊面积广D.植被覆盖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于甲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B.雨季时南岸地表径流量小于北岸
C.甲河冬季时结冰期较短D.甲河流域沙漠面积广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龙巴萨巴湖自形成后始终只有一个固定出水口,位于图中(  )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防治这一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建设污水处理厂 ②保护天然植被,植树造林   ③禁止陡坡开荒 ④退耕还林 ⑤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