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9.杂交旱稻在干旱的地区推广并获得高产,这说明(  )
A.水资源不再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B.科技进步使农业对土地资源质量要求更高
C.生产力发展使人类所需的资源量减少
D.科技进步缓解了水资源对农业的限制作用

分析 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解答 解:杂交旱稻在干旱的地区推广并获得高产,杂交旱稻培养属于培养良种,属于科技改善农业生产对水源的要求.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理解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小满”节气时(  )
A.我国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
B.鹤壁地区降水量大,小麦的籽粒逐渐饱满
C.小麦已经成熟,春播作物生长旺盛
D.鹤壁地区还没有进入夏收、夏种、夏管三夏大忙时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2015年3月份,中国地震台网共记录到国内3级以上地震42次,其中云南沧源5.5级地震和贵州剑河5.5级地震,每次地震都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民间谚语“鸡也飞,狗也叫,老鼠机灵先跑掉.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叫”是描写地震前动物的异常表现,从信息传递角度看,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信息,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2)地震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导致了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保护地震地区的濒危物种,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体现了野生生物的间接价值,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濒危物种一般采用就地保护的保护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图中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③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造成X、Y两国人口自然增长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经济条件B.气候条件C.历史条件D.地形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
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B.需要大量冷却水,西部水源丰富
C.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D.可将铁矿石炼铁后的废渣提供给荷兰填海造陆及作建筑材料炼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甲图中,此时台湾东部沿海大气水平运动状况主要是(  )
A.吹海风B.吹陆风C.无风D.微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题目:

(1)有关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山脉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
B.夏季时B处的降水比A处多
C.乙海域为比斯开湾
D.甲海域为地中海
(2)从甲海域到乙海域运输某种货物,走最短线路必须经过的海域是(  )
A.苏伊士运河
B.马六甲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
D.麦哲伦海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图中城市(  )
A.①位于规划区B.②位于非矿区C.③位于现矿区D.④位于原矿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