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根据下列两个北京市人口数字表,完成下列小题。

1北京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 大量外来人口迁入

C. 人口平均寿命延长D. 人口基数较大

2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为( )人

A. 604万B. 1961万

C. 2300万D. 3000万

【答案】

1B

2D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北京人口数量的因素及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等知识点。

1根据表中数值,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低,A错。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读图表可知,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北京市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是导致人口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B对。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不是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C错。人口基数较大主要影响人口增加数量,与人口增长快慢关系不大,D错。故选B。

2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AB选项为2000-2010年间的常住人口数量,不符合题意,AB错误。本题中北京市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为2300万人,此为人口合理容量,C错误;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的人口为3000万人,即环境人口容量,D正确。故选D。

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才适宜;而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一般来讲,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条件是

A. 光照强 B. 气温年较差大 C. 土壤肥沃 D. 地形平坦

2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 热量充足 B. 水源充足 C. 降水丰富 D. 光照充足

3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A. 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B. ①②种草、③种树

C. ①种树、②③种草 D. 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 土壤、水源 B. 光热、水源

C. 风向、地势 D. 地形、河流

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沙尘暴

C. 土壤盐碱化 D. 洪涝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该区域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甲地地形类型是 ,地带性植被是 。该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是

(2)材料二中农业用地比重最大的是 ,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3)请结合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提出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4)简述该地形区综合治理后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左图是我国某地区图,图中虚线为不同时期种植业分布北界。下右图是位于陕蒙交界的红碱淖,属于国家级的重要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几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红碱淖未来几十年内很可能完全干涸,难以摆脱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命运。

(1)下图为①区域近年大力推广的生产模式,简述其优势。

(2)③地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和自治区水果蔬菜基地,评价③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3)结合以上图文材料分析红碱淖萎缩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形名称: 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

(2)河流AD段的流向为__________。

(3)B处最高海拔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A.150≤H≤200 B.250≤H<300

C.200≤H≤250 D.250≤H≤300

(4)若G、H两地图上距离为3.6 cm,则两地实地距离为___________km。

(5)若在图示地区拟建一水坝,应选择在______处,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北半球某城市每月大气污染天数比例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温带海洋性气候D. 亚热带季风气候

2从清洁生产的角度,治理该污染宜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施人工降水B. 改进生产工艺C. 增加化石能源消费D.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