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是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或夜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 甲和乙 B. 乙和丁 C. 乙和丙 D. 丙和丁
【2】
A. 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B.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
C. 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 D. 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小于丙地
【3】
A. 今日20时 B. 昨日20时 C. 今日22时 D. 昨日22时
【答案】
【1】D
【2】C
【3】D
【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甲地在6月22日昼长为12小时,昼夜等长,甲地位于赤道上。乙昼长为24小时,应当位于北极圈及以北地区。丙昼长小于12小时,丁夜长长于12小时,丙丁位于南半球,故选D。
【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地在6月22日昼长为12小时,昼夜等长,甲地位于赤道上。该地水平运动物体不会发生偏转,A错。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90°,B错。赤道上日出为地方时6点,日落为地方时18时,C对。甲地位于赤道,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D错。故选C。
【3】甲地位于赤道上,地方时6点日出,且该地位于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上,乙地位于0度经线上,比甲地晚8小时,计算可得,当甲地日出时,乙地地方时为昨日22时,故选D。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
A.太平军和太平天国运动 B.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
C.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D.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甲、乙两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H)在一年中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A. 20°N、20°S B. 10°S、30°N C. 27°N、13°S D. 15°S、25°N
【2】
A. ②时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 ①时之后,乙地昼长短于甲地
C. ③时之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
D. ④时之后,乙地昼长开始变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马夫冒充国王,国王察觉此事后,不动声色地把马夫侦查出来,趁他在睡梦中剪去他一把头发。不料马夫在发觉后急中生智把别人的头发也同样都剪了,因此逃过了惩罚。除此以外还有不少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出
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努力
B.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人文主义者主张推翻君主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1921年中共的诞生证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
A.及时做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列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幅图中所表示的空气环流运动,均属于( )
A.大气环流 B.海陆风 C.季风环流 D.热力环流
【2】左右两图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空气环流运动,其主要差异是( )
①时间尺度不同 ②空间尺度不同 ③成因不同 ④气流性质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右图中,等压面的起伏变化与气压分布的对应关系是( )
①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低 ②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高 ③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高 ④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解决老城区无序蔓延等问题,丹麦提出“手指规划”(下图),即老城区为“掌心”,以新建城区为“手指”。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新城沿“手指”方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资源
C.交通
D.政策
【2】“手指”间建设楔形绿地有利于
A.防风固沙
B.美化环境
C.根治污染
D.空气流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