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四远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来聚遗骸以记之。(《大唐西域记》)
(1)下图为唐玄奘西游践线中某种地貌的等高线示意图,该地貌类型是________,并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盛行风向;用P标出治理该地貌时植树种草的适宜位置。(2分)
(2)下图描述了唐玄奘西游路线中某处的一种外力作用形式,这种外力作用形式是________,常形成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2分)
下图为唐玄奘西游路线中某地地质剖面图,据图完成(3)~(5)题。
(3)乙处成为山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甲、乙两处中,可以找到石油的是________;为什么?(3分)
(5)修建工程隧道应选址于________(甲/乙),水库选址时,应避开________。为什么?(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 题型:选择题
分析材料,根据所学完成22~23题。
材料一: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950年,著名地理学家Peltier根据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划分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某种外力侵蚀强度区域(材料二),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
材料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侵蚀强度划分图
1.直接受该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A.挪威的峡湾 B.黄土高原的沟壑 C.石灰岩溶洞的石笋 D.沙漠的风蚀城堡
2. 据图分析,下列区域中该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是
A.亚马孙平原 B.浙闽丘陵 C.西伯利亚山地 D.撒哈拉大沙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江苏期末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安徽省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