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6.根据材料一、二回答:
材料一:据西汉《史记》记载,当时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的南方“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到宋朝时北方大量的人口南移,先进农具和灌溉工具的发明(唐时的秧马,宋时的新式水车)提高了生产力,使这一带“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苏湖熟,天下足”,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材料二:如图中甲乙两地曾经是我国著名的荒地,如今分布已经变成了粮仓、棉仓.
(1)西汉时,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主要自然原因是B
①交通落后     ②水系稠密     ③地势低洼    ④土质黏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南稻北麦”是我国农业地域的基本格局,它体现了D
①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②人类不断改造并战胜地理环境的结果
③现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结果    
④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亘古不变
⑤气候差异是产生农业地域基本格局的主要因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3)说出乙丙两地农业生产优势上气候条件(类型和特点)的差异.
(4)甲地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分析甲地发展粮食生产(土地条件上)优势和(气候条件上)不足.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内的较稳定的、区域性的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解答 解:(1)结合材料一,可以看出西汉时,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主要自然原因是水系稠密,地势低洼,土质黏重.
(2))“南稻北麦”是我国农业地域的基本格局,体现了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农业的差异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同时人类活动也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3)乙是我国的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丙是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4)甲是三江平原,为黑土地,土壤肥沃,平原面积大,耕地面积大,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多.但是由于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故答案为:(1)B.
(2)D.
(3)乙地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丙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充足.
(4)优势:平原面积广大,耕地连片,地广人稀,人均土地多,黑土肥沃.
不足:纬度高;热量不足.

点评 本题关键是找到我国不同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即可分析得出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A-B-C-D四幅日、地、月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中,接近发射日当天情况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城市虽然阳光明媚,旅游休憩设施完善,是退休老年人选择居住的首选城市之一,但对新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仅为中等偏好的居住地及工作城市.这个城市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①区域B.②区域C.③区域D.④区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图中甲最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
A.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B.美国五大湖地区
C.欧洲西部地区D.泰国湄南河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④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是(  )
A.种植业B.林业C.水产养殖业D.畜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英国全年温和多雨,农业以种植业为主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区为混合农业
B.②地区为商品率较高的种植业
C.③地区类型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区
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半干旱地区牧场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它本质上是一个问题(  )
A.水资源短缺B.社会经济C.生态环境D.人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洋流对乙地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A.降温增湿B.增温减湿C.降温减湿D.增温增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