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26分)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重庆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原因。(8分)

(2)据图说明重庆的年降水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

材料 近年来,大型购物中心这一新型商业形态在重庆主城区迅速崛起。大型购物中心占地通常超过5000㎡,以其经营商品品种齐全、价格低廉、购物环境好等诸多优势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目前重庆主城解放碑是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以江北区和沙坪坝区发展最快。

(3)材料中提到的三个地区的购物中心都位于城市地价最高的地段,结合下图,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4)大型购物中心常常以集聚方式进行布局,请说明这种布局方式的主要优点。(6分)

(1)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人口分界线以西人口密度大,以东人口密度较小(2分);嘉陵江、长江沿岸(西部河流)密度最大(2分)。

原因:西部多为丘陵、平坝,地势较低,适宜耕作,气候温和湿润;河流提供水源,嘉陵江、长江水运条件好;重庆都市区位于西部,城市密度大,工商业发达。( 或答东部地区,地形崎岖,以山地为主,耕地较少;气温较低,农业生产条件不如西部,农工商发展水平比西部低。)(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2)特点:降水东南部和东北部较多,西部较少(2分)。

原因:夏季风从东南向西北推进,控制的时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缩短(2分);东南部受山地抬升,多地形雨,形成多雨区(2分);东北部因多山地,地形雨多,是重庆又一多雨区(2分)。

(3)原因:这三处的购物中心都位于城市中心地段,人流量大;处于城市的交通枢纽地段,物流集散能力强;该地段地价最高,而商业活动利润高,支付地租能力强。(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4)优点:商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利用土地;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商业知名度;节约顾客的购物时间和交通费用,提高商业效益。(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空间分布特点可从分布是否均匀、哪多哪少、极值在哪等方面回答。从图中不难看出,该城市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分界线以西人口密度大,以东人口密度较小;嘉陵江、长江沿岸(西部河流)密度最大。这种差异的形成和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有关。从右图可以看出,该市西部多为丘陵、平坝,地势较低,适宜耕作,气候温和湿润;河流提供水源,嘉陵江、长江水运条件好;重庆都市区位于西部,城市密度大,工商业发达。因此人口密度较大。

(2)我国夏季普遍盛行东南季风,风从东南向西北方向推进,使得该市东南部受夏季风控制时间长,降水较多,越向西北受夏季风控制时间越短,降水越少。东南季风受东南部和东北部山地地形的阻挡而向上爬升,使这些地方多地形雨,降水多。

(3)商业活动受人口分布的影响最大,同时,商品的流通离不开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因此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的地方最有利于商业活动的发展。材料中三处购物中心都位于城市中心地段,人流量大;处于城市的交通枢纽地段,物流集散能力强;该地段地价最高,而商业活动利润高,支付地租能力强。

(4)本小题考查商业活动聚集的优点,可参照工业集聚的优点回答,如可以从共用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商业知名度、节约购物时间和交通费用等方面回答。

考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衡水点睛大联考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4 分)大蒜在我国是一种秋播夏收作物,喜湿、喜肥、不耐旱,忌渍水。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中国大蒜出口约占世界大蒜贸易量的90%, 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左图中的阴影区域为我国大蒜主产省区,回答下列问题。

(1)播种时在原有土地上覆盖地膜(右图)能够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试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4分)

(2)试分析甲、乙两省区春季气候条件对大蒜生长的不利影响。(4分)

(3)我国大蒜在世界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但我国每年大蒜的种植面积波动很大,近期甲、乙两省计划进一步扩大大蒜种植规模,建设大蒜生产基地。你是否赞成甲乙两省的计划? 请说明理由。(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于

A.中生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中期 D.新生代初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伊川县实验高中高二上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工业园区主导产业的工业导向类型属于

A.市场导向型 B.原料导向型

C.劳动力导向型 D.技术导向型

2.该生态工业园区

A.最可能位于湖北 B.生产过程中所有工业产品都能循环利用

C.属于高科技产业园 D.具有高效的资源利用及和谐的生态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伊川县实验高中高二上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到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问题。

1.t4时期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①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②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③洪峰流量增大,出现频率增多

④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已知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高三上期末测试卷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1978---2008年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图(单位:℃),图中虚线圈为该城市的中心区,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获取该城市1978年~2008年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B.RS

C.GIS D.PS

2.据图中信息推测,甲、乙、丙、丁四地中,工厂的密度相对较大的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某些城市中心区气温下降,而中心区外围地带温度却逐渐升高,形成“冷岛现象”,下列原因中与这种现象形成无关的是

A.中心区绿地面积的增加 B.中心区常住居民的人口密度降低

C.中心区商业网点的减少 D.热污染工业逐渐向外围地带搬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二诊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年8月拉萨至日喀则铁路通车,如下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与藏北高原相比,雅鲁藏布江谷地成为西藏的“粮仓”主要是因为其

A. 光照充足 B. 日较差大

C. 地形平坦 D. 生长期长

2.拉萨至日喀则段铁路线沿河谷布局,主要考虑的是

A. 聚落分布 B. 水能开发

C. 生态建设 D. 藏文化保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③④两地气压差可能为

A.16hpa B.24hpa

C.32hpa D.40hpa

2.此时,北京

A.地方时最接近①地的地方时 B.昼长比②地短

C.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位于夜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吉林省高三上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面为华北某地区示意图和图中丙村建立的生态农业结构示意图,表格为该地区1980 年和2000年有关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时间(年)

耕地面积

(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

(%)

年较差

(℃)

年降水量

(mm)

河流含沙量

(%)

人口

(万人)

1980

4

18

33

430

1.5

30

2000

4.4

10

38

370

4.5

35

(1)按照农业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甲地和乙地分别发展了林果业和乳畜业,请你说明其理由。(4分)

(2)结合表格分析本地区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

(3)简述丙村建立的生态农业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