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B.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
C.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1月M地区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
2.M一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 )
A.M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
B.M侧是阴坡,热量相对较低
C.M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
D.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3.图中非地带性沙漠的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海陆分布 D.降水
1.C
2.D
3.A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右图分析,该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该海域洋流位于大陆西岸,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A错。无法判断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B错。结合前面分析,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对。1月M地区是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D错。
2.根据材料,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不是阳坡、阴坡的差异,A、B错。结合气候类型及分布位置判断,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C错,D对。
3.图中非地带性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所以主导因素是地形,A对。洋流、海陆分布、降水不是主导因素,B、C、D错。
考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分布,洋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8分)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内流区,流域内资源环境独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材料一:青海湖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青海湖流域2009年—2011年土地利用结构及动态变化表(单位:%)
土地利用类型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水域 | 人工用地 | 未利用地 |
2009年 | 1.59 | 2.72 | 67.87 | 16.22 | 0.30 | 11.30 |
2010年 | 1.47 | 2.83 | 68.47 | 16.12 | 0.30 | 10.81 |
2011年 | 1.47 | 2.84 | 68.47 | 16.12 | 0.29 | 10.81 |
2009年—2011年变化率 | -0.12 | 0.12 | 0.6 | -0.1 | -0.01 | -0.49 |
材料三:青海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青海湖湿地以及鸟类资源及其栖息地为主,是我国最早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但青海湖区目前存在湖区水位下降且水质恶化,周边沙化面积扩大,湿地面积逐渐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1)青海湖属 (淡/咸)水湖,湖水损耗的主要自然途径是 ;流域内地势总体特征为 。(4分)
(2)祁连山是高原山地气候与 气候分界线;青藏高原日照强原因是 。(4分)
(3)材料二显示,青海湖流域最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耕地与林、草地比重变化,与当地实施了 政策有关。(4分)
(4)简析青海湖鸟岛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高三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雪壁公路”(即平原公路两侧为厚厚积雪,公路路面铲雪而形成的陡壁)景观。完成下列各题。
1.该“雪壁公路”可能为( )
A.3月 日本海沿海公路
B.1月 阿根廷大西洋沿海公路
C.7月 大分水岭东侧沿海公路
D.12月 中亚“丝绸之路”公路
2.春季,该现象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是( )
A.滑坡灾害 B.洪涝灾害
C.低温冻害 D.沙尘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南娄底高中名校高三9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
2.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北钟祥六中高三上9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我国某地年太阳年辐射总量(兆焦耳/米2)分布图。
材料二 成都和延安气候资料
(判断对错) | 1月 | 4月 | 7月 | 10月 | 全年 | |
成都 | 气温(℃) | 5.5 | 17 | 25.6 | 16.8 | 16.2 |
降水(㎜) | 5.0 | 51.1 | 228 | 47.9 | 976 | |
延安 | 气温(℃) | -6.7 | 11.2 | 22.9 | 9.6 | 9.3 |
降水(㎜) | 3.4 | 35.4 | 124 | 41.6 | 572 | |
(1)材料一中M的值是 ,并说明理由。(8分)
(2)与成都相比,简述延安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10分)
(3)简述图中A地所在区域突出的地形特征。(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北荆门市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摩洛哥位于非洲大陆西北部,轮廓形状如图所示。
材料二 摩洛哥地处非洲西北角,受地形影响,其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西北部和北部地区气候宜人,花木繁茂,风景如画,赢得了“北非花园”的美称。
材料三 磷酸盐在生产生活各方面都有广泛用途。如用于食品工业、化工工业和化肥制造等。摩洛哥磷酸盐丰富,约占世界储量的75%。2004年摩洛哥磷酸盐生产2537万吨,出口1172万吨,出口收益4.5亿美元。
(1)据图归纳摩洛哥城市集中分布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10分)
(2)分析丹吉尔免税工业园区布局的有利社会经济区位条件。(8分)
(3)结合资料就摩洛哥如何利用当地资源和环境特色振兴经济提出建议。(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北荆门市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力开发风能等绿色能源,可直接影响图中①环节
B.控制②、③、④环节的数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体现
C.图中虚线框内的生物圈是相对独立的空间单位
D.②和⑤环节表示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
2.为维持⑤环节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的作用,人类最迫切需要( )
A.保护沼泽地,大力发展旅游业
B.开发水能,增大清洁能源比重
C.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保护雨林
D.退耕还湖,退耕还草,保护生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下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回答各题。
1.前30名城市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 )
A.湘、粤、闽 B.苏、皖、鄂
C.京、辽、鲁 D.沪、浙、赣
2. 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
A.自然条件 B.旅游资源
C.城市建筑 D.矿产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上学期四校联考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岛屿简图,该岛屿中部多山,降水大多在1000 mm以上,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较大。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图示地区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2.对该岛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大陆岛 B.地势崎岖
C.地震频繁 D.人口稀少
3.全球变暖对该岛的影响最可能的是( )
A.山顶冰川融化 B.风暴潮频次增多
C.植被更加茂密 D.农作物产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