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
[ ]
A.东部季风区北部
B.东部季风区南部
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D.青藏高寒区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龙门3+x高考双综合训练地理 题型:069
读“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示意图”,回答1~5题:
1.当太阳直射点在A、C、E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日地距离恰为平均值1.4亿千米
B.雅加达日出时间较早,日落时间较晚
C.叶尼塞河流水冲蚀西岸
D.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和南极中山站都昼夜平分
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圣彼得堡处于少雨季节
B.布宜诺斯艾利斯盛行离岸风
C.南极洲出现臭氧空洞
D.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区忙于种植小麦
3.当太阳直射点从B→C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海口正午的旗杆影子由朝北逐渐变为朝南
B.温带范围逐渐缩小
C.悉尼白昼不断增长
D.新德里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4.太阳直射点由B→C→D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哥华由昼长于夜变为夜长于昼
B.柏林由夜长于昼变为昼长于夜
C.哈尔滨昼短于夜
D.江苏省动态水资源数量由多→少→多
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恰好是
[ ]
A.
B.
C.
D.与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名师3轮点击新高考地理 题型:069
读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②是我国商品棉生产基地________;该商品棉生产基地分布于此地区的规律属于________规律。
[ ]
A.纬度地带性 |
B.经度地带性 |
C.垂直地带性 |
D.非地带性 |
(2)图中④是我国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________;新疆和内蒙古是我国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之一,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
[ ]
A.平原地区 |
B.城镇地区 |
C.高原地区 |
D.广大山地 |
(3)影响新疆和内蒙古两自治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________。
[ ]
A.天然降水量 |
B.海拔高度 |
C.水源条件 |
D.经济发展水平 |
(4)西北地区常规能源较为丰富的种类主要有________。
[ ]
A.太阳辐射能 |
B.水能和石油 |
C.煤炭和核能 |
D.风能和地热 |
(5)制约西北地区工业生产与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
[ ]
A.地形和地势 |
B.环境容量 |
C.水源条件 |
D.劳动力素质 |
(6)西北地区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时,最主要的途径是________。
[ ]
A.大力开发资源 |
B.大力发展牧业 |
C.发展交通运输 |
D.协调好人地关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下第二次水平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
(1)图中数字可知,四大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地 区是 ________地区。
(2)A、D两区的天然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
(3)A区能源资源优势是___________丰富,主要地形是________________
(4)D区矿产资源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能源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东北地区沼泽分布图
阅读材料二回答(5)~(6)题
(5)东北地区沼泽面积自北向南逐渐________(增大、减少)。(2分)试从气候方面分析形成这种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3分)
(6)试分析有没有一些产业部门,既能利用沼泽资源,使其转化为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保护沼泽生态功能不至于丧失?试分析并提出这些产业部门的名称。(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二下第二次水平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
(1)图中数字可知,四大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地 区是 ________地区。
(2)A、D两区的天然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
(3)A区能源资源优势是___________丰富,主要地形是________________
(4)D区矿产资源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能源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东北地区沼泽分布图
阅读材料二回答(5)~(6)题
(5)东北地区沼泽面积自北向南逐渐________(增大、减少)。(2分)试从气候方面分析形成这种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3分)
(6)试分析有没有一些产业部门,既能利用沼泽资源,使其转化为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保护沼泽生态功能不至于丧失?试分析并提出这些产业部门的名称。(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