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湖岸四周高崖峭壁,蜿蜒曲折,深达 1470 米。下图为

坦噶尼喀湖地理位置及湖泊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湖岸四周高崖峭壁,蜿蜒曲折的地质成因之一是坦噶尼喀湖地壳

A. 褶皱凹陷 B. 流水侵蚀 C. 断裂陷落 D. 水平错断

2图示区域内典型树种的特征有

A. 根系不发达 B. 叶质坚硬,树皮厚

C. 板状根大,树干长 D. 叶面宽大,多气孔

【答案】

1 C

2 B

【解析】

试题

1】坦噶尼喀湖位于东非大裂谷中,是典型的断裂陷落形成的湖泊,C对;褶皱凹陷形成的湖泊一般四周坡度不陡,A错;流水侵蚀没有形成湖泊地貌,C错;水平错断是断层常表现方式,形成湖泊不会四周高崖峭壁,D错。

2】植被性状与气候关系密切,该地位于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由于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候暖和,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比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信风控制,降水少,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干季。由于干湿季节变化明显使植被根系发达,A错;叶质坚硬,树皮厚,叶面较小有针刺,B对;板状根大,树干长,叶面宽大,多气孔是典型热带雨林植被,CD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 地壳断陷处集水B. 火山口集水

C. 滑坡阻断河流D. 河流改道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的深度仍然还在加大,说明( )

A. 湖区降水量加大B. 湖盆仍然在加深

C. 入湖径流增多D. 入湖泥沙增多

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 湖泊面积大B. 湖水深度大

C. 湖面蒸发弱D. 湖水盐度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622日与l2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下题。

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A. 甲、乙、丙、丁 B. 乙、丙、丁、甲 C. 丙、丁、甲、乙 D. 丁、甲、乙、丙

2】(小题2)四地自北向南捧列。依次是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丁、乙 C. 丁、乙、丙、甲 D. 甲、丙、乙、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a、b、c三条线代表途经江苏的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图示地区而言,属于资源调出的是________工程,属于资源调入的是________工程。(填字母)

(2)a、b、c三大工程中,全程沿线地区植被变化最显著的是________工程,沿线植被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3)请简述b、c两工程的建设对江苏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C。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机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的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热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哥本哈根会议和坎昆会议上,世界上近200个国家的代表,就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进行了多轮磋商,其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态度有很大差异。

材料二 下面三幅图示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较。

材料三 左下图为漫画《请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材料四 右下图示意全球温度上升3 ℃后,世界部分区域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

(1)哥本哈根会议和坎昆会议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________。这一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该环境问题对图示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在空间上呈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多与会国家就减排问题进行磋商,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漫画反映的焦点是可持续发展中的__________原则。

(3)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发达国家在减排中要承担更多的义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左图为“1900~2000年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下图为“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耀斑发生在( )

A. ①层 B. ②层 C. ③层 D. 太阳内部

2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是( )

A. 7年 B. 9年 C. 11年 D. 17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2年安徽)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距地面6 m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 B. C. D.

2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清代初期,洞庭湖面积约6000km2,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km2。“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现状的真实写照。下图示意洞庭湖水系变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洞庭湖湿地重要的生态价值主要表现在

①提供丰富的农产品

②维持生物多样性

③调蓄洪水,减轻旱灾

④发展水上运输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从清代初期到20世纪末,导致洞庭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 ②季风降水不稳定

③长江入湖水量骤减 ④入湖泥沙淤积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3下列人类活动方式中有利于改善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的是

A.上游滥砍滥伐森休

B.湖区工业排污

C.冬季开展渔业捕捞

D.退耕还湖还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