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是某区域1月与7月气压和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1.下列关于该区域气压与风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7月陆上高压区的形成,主要是陆地冷却所致

B1月北部低压区的出现,促使赤道低压带断裂

C.东南信风带的位置在当地冬季南移,夏季北移

D1月大陆北部西北气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移动无关

2.关于该区域内各流域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流域汛期出现在冬季

B流域主要为季节性河流

C流域汛期出现在夏季

D流域全年水量稳定

 

1.A 

2.B

解析

1.该区域位于南半球7月份陆地温度低,气压高。东南信风带的位置在当地冬季北移,夏季南移。1月大陆北部西北气流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的。

2.流域范围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多季节性河流;流域为地中海气候,汛期出现在冬季;流域1月受从海洋上吹来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多,河流处于汛期;流域河流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当地夏季流量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大题答题仿真演练:水体运动规律的应用(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下图示意L湖及周边地区,读图回答题。

1.正确描述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是(  )

A.甲河秋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B.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C.乙河是L湖重要补给水源D.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

2.L湖东、西两岸芦苇分布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主导风向      B.湖水盐度

C.沿岸坡度 D.土壤肥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仿真演练:核心突破_大气的运动规律(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国际主要粮食价格与我国同期市场价格比变化趋势图。该图反映了(  )

A.国际粮价高于我国 B.国际粮价呈上升趋势

C.我国粮食生产成本高 D.我国粮食产品质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仿真演练:专题十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库车大峡谷,位于天山山脉南麓。这里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呈波状弯曲,山体呈红褐色,当地人称为克孜利亚,意思为红色山崖。读图完成题。

1.构成库车大峡谷的岩石类型最可能的是(  )

A.侵入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喷出岩

2.对该景观形成过程的推断,合理的是(  )

A.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B.岩浆活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D.变质作用、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仿真演练:专题八水体运动规律的应用(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8)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12)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8)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仿真演练:专题五地理图表的判断(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读表完成题。

月份

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力≥8

级的日数()

15

19

37

56

36

10

06

03

04

08

14

06

平均气温(℃)

32

07

64

137

212

260

273

263

206

144

63

07

降水量(mm)

33

73

91

432

333

545

2473

1668

489

262

260

35

1.若该地植被状况较差,则其扬沙天气多出现在(  )

A13B35

C79D1012

2.实际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白昼时间长

C.大气中云量较小 D.地面温度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仿真演练:专题二区域地理特征异同点的比较(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511990年我国台湾省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种植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读表完成题。

中国台湾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之变动

(19511990) 单位:%

 

 年份

作物 

1951

1956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0

稻米

52.25

50.75

48.51

46.77

46.51

48.96

47.72

41.95

39.33

甘薯

15.4

14.91

14.62

13.97

13.92

7.71

3.9

1.7

甘蔗

3.95

5.49

5.8

6

5.59

6.84

7.44

5.09

5.71

水果

2.11

1.8

1.95

6.36

7.26

7.64

9.93

13.82

19.29

蔬菜

5.23

5.30

5.61

6.69

9.06

11.95

15.84

18.92

16.3

1.影响表中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条件改善 B.市场需求变化

C.劳动力素质提高 D.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2.对台湾19511990年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数据变化的分析,可借助于(  )

A.数字地球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仿真演练:专题七大气运动规律的应用(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流域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读图回答题。

1.图中甲、乙、丙三个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坡面流、壤中流

B.壤中流、下渗、坡面流

C.坡面流、下渗、壤中流

D.坡面流、壤中流、下渗

2.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因素对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

A.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慢

B.植被覆盖密,截留雨水多

C.岩体破碎多,地下径流小

D.降水强度大,坡面下渗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某企业厂址与原料和产品运费的关系,等值线数值表示每万元产值的运输费用。读图完成小题。

1.该企业有可能是(  )

A.制糖厂B.饮料厂

C.机械厂D.化工厂

2.甲、乙、丙、丁地理位置的共同特点是均靠近(  )

A.山脉B.河谷

C.铁路线D.农业带

3.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的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

B.东部的地面起伏大于西部

C.北部的城市化水平高于南部

D.北部的地面起伏大于南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