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为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读图,回答第11—13题。
11.该年图中各省区中 ( )
A.宁夏出生率、死亡率均较高 B.江苏年新增人口最多
C.西藏的死亡率比上海高 D.北京人口自然增长最快
12.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 )
A.性别比例 B.文化教育 C.人口年龄结构 D.经济发展水平
13.江苏比西藏承载更多人口,这说明江苏比西藏 ( )
A.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 B.生活消费水平更高
C.交通运输条件更便捷 D.人均生存空间更大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北方区域示意图(图6)。
材料二:A省区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千米的“奶牛带”,饲养着130多万头奶牛,这条“奶牛带”上分布着100多家乳制品加工企业。近年来,伊利集团还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兰州等地建立了乳制品加工基地。
(1)“奶牛带”上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布局的有利区位因素 ,伊利在北京、上海等地建乳制品加工基地的有利区位因素 。(4分)
(2)在生产发展的同时,C地区地表植被退化严重,其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和 。(4分)
(3)图6中B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图7为该“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D处的工业部门是 ,据图简要说明此产业链的突出优势。(6分)
(4)2010年11月27日,国家实施“西电东送”重点项目之一“宁东直流输电工程”向山东省正式送电,简要分析变“输煤”为“输电”,对山东省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有何益处?(8分)
(5)宁夏回族自治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尝试对南部山区部分群众整体移民搬迁到北部有灌溉条件的平原区,这种移民方式被称为“吊庄移民”,至今已取得显著效益。简要分析“吊庄移民”方式对迁出区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广东省江门市高三摸底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8分)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北方区域示意图(图甲)。
材料二:A省区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千米的“奶牛带”,饲养着130多万头奶牛,这条“奶牛带”上分布着100多家乳制品加工企业。近年来,伊利集团还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兰州等地建立了乳制品加工基地。
(1)“奶牛带”上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布局的有利区位因素 ,伊利在北京、上海等地建乳制品加工基地的有利区位因素 。(4分)
(2)在生产发展的同时,C地区地表植被退化严重,其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和 。(4分)
(3)图甲中B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图乙为该“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D处的工业部门是 ,据图简要说明此产业链的突出优势。(6分)
(4)2010年11月27日,国家实施“西电东送”重点项目之一“宁东直流输电工程”向山东省正式送电,简要分析变“输煤”为“输电”,对山东省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有何益处?(8分)
(5)宁夏回族自治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尝试对南部山区部分群众整体移民搬迁到北部有灌溉条件的平原区,这种移民方式被称为“吊庄移民”,至今已取得显著效益。简要分析“吊庄移民”方式对迁出区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图5为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读图,回答第11—13题。
1.该年图中各省区中( )
A.宁夏出生率、死亡率均较高 B.江苏年新增人口最多
C.西藏的死亡率比上海高 D.北京人口自然增长最快
2.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
A.性别比例 B.文化教育 C.人口年龄结构 D.经济发展水平
3.江苏比西藏承载更多人口,这说明江苏比西藏( )
A.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 B.生活消费水平更高
C.交通运输条件更便捷 D.人均生存空间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读图,回答4、5题。
4.由上图可知各省区中( )
A.宁夏出生率、死亡率均最高 B.江苏年新增人口最多
C.西藏的死亡率比上海高 D.北京人口自然增长最快
5.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是( )
A.性别比例 B.文化教育
C.人口年龄结构 D.经济发展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