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左图是某区域地形图,该地区为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农业生产发达,素有“粮仓”之称。但该区域表土流失严重,如1928年的“黑风暴”剥离了5~12厘米的表土;加上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农业生产。
材料二 右图为左图中A城的气候统计图。
(1)分析该区域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12分)
(2)指出春季最有可能威胁该地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并分析其形成原因。针对该地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请你提出防治的措施。(14分)
(1)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3分)年降水量较少,降水的季节分配较为均匀(3分)。原因:地处中纬西风带(3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西风影响较小。(3分)
(2)灾害类型:
低温冻害(倒春寒)(1分)。成因:该地纬度较高,春季(3~5月)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偏低易对农作物产生冻害威胁(2分)。
沙尘暴(黑风暴)(1分)。成因:自然原因:大部分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较为干旱;(2分)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较少)多大风 ;(2分)人为原因:过度垦殖(不合理耕作),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风力侵蚀作用加剧(每点2分)。
措施:大面积推广土壤保护耕作制度;秸秆还田,休闲轮作;营造农田防护林带;保留残茬,积雪保墒。(4分)(两点即可,每点2分,其他答案合理酌情赋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左图中的经纬度和材料中“该地区为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的信息可以推断出该地位于中亚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受西风带影响较小,结合右图可以推断出该地气候特征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年降水量较少,降水的季节分配较为均为。
(2)该地纬度较高,春季易受冷空气影响,气温偏低,对农作物产生冻害威胁;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加之过度垦殖导致植被破坏,易形成沙尘暴。该地农业面临的生态问题有黑土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等,可采取措施包括推广保护耕作制度,秸秆还田、休闲轮作,营造防护林,保留残渣、积雪保墒等。
考点:气候特征及成因、气象灾害、农业生态问题防治措施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至64岁)数的比值。如果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人口抚养比下降,就会带来人口红利,反之就没有人口红利。下图表示日本人口红利消失前后经济走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和图,可以得出结论是( )
A.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抚养比持续下降
B.经济减速增长时期抚养比大幅度上升
C.人口红利是影响经济增速的主导因素
D.人口红利的消失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2.为应对人口抚养比转变产生的影响,日本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推迟退休年龄 ②调整生育政策 ③输出国际劳工 ④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是“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常年水域最有可能为( )
A.水田 B.湖泊
C.海洋 D.海峡
2.在图中a、b、c、d四地进行茶树种植,c地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最低,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土层最薄 B.气温最低
C.坡度最陡 D.土壤渍水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一山坡地的地质剖面图,某营建商将部分的坡地削平准备盖房子出售。该地区潮湿多雨,地层有滑移的潜在危险。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块营建基地中哪处危险性最高,其理由是( )
A.甲基地最危险,因其位于顺向坡地
B.甲基地最危险,因其位于逆向坡地
C.乙基地最危险,因其位于山顶
D.丙基地最危险,因其位于顺向坡地
2.开挖甲基地所出露的岩石在古时代是如何生成的( )
A.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B.由生物遗骸堆积形成
C.经沉积作用固结形成 D.在高温高压下变质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安徽省高三上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下图为2006~2014年(预测值)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值的年份是( )
A.008 B.2010
C.2012 D.014
2.推断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产业升级和转移 B. 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下降
C.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D. 城镇房价增长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安徽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印度尼西亚大约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____半球,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
(2)爪哇岛附近海域处于____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____(填边界类型)边界上,是世界上发生火山、地震灾害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些灾害有可能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
(3)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安徽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幅地图比例尺为1∶500000,图幅面积为10000平方厘米。现用1∶1000000的比例尺绘制同一地区的地图,则新图的图幅面积为:( )
A.20000平方厘米 B.5000平方厘米
C.250平方厘米 D.2500平方厘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一诊模拟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近年来,我国各地形成了多个优质农产品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外,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两地均为我国优质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反季节蔬菜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河谷地区,热量条件好,冬季蔬菜仍可生长
B.乙地纬度低,冬季降水充足,利于蔬菜生长
C.甲地盛夏时节生产喜凉蔬菜,乙地隆冬季节生产喜温蔬菜
D.冬季对甲地蔬菜的需求旺盛,夏季对乙地蔬菜的需求旺盛
2.丙、丁两地均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其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
A.原料、科技 B.原料、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政策、交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