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个经济地带差异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带主要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B.从地理区位上看,中部和西部气候干旱或高寒
C.东部基础好,而中西部在新中国成立前根本没有现代工业
D.我国经济地带性差异的形成是由于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东部的政策倾斜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中学教材全解全析互动新课堂高二 地理(下册) 题型:013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我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根据上述材料和下表“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完成(1)~(3)题。
(1)划分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依据是
[ ]
(2)下列有关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经济水平:东部>中部>西部
B.发展速度:东部>中部>西部
C.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有所扩大
D.经济增长:东部为正增长,中、西部为负增长
(3)下列有关三个经济地带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把部分污染型工业逐步转移到中西部
B.把农牧产品的加工企业逐步转移到东部
C.优先安排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
D.充分发挥三个地带各自的优势,实现协调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分析下列图表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2005年)
地带 | 国内生产总值(%) | 人口总值(%) | 人均GDP(元) |
东部地带 | 59 | 41.1 | 10089 |
中部地带 | 28 | 35.7 | 5407 |
西部地带 | 13 | 23.2 | 4217 |
材料二: 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年份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 比重增减 |
东部地带 | 52.3 | 52.9 | 53.8 | 58.3 | 58.8 | |
中部地带 | 31.2 | 31.1 | 29.8 | 27.6 | 27.4 | |
西部地带 | 16.5 | 16.0 | 16.4 | 14.1 | 13.8 |
(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_______ _。
(2)在表中填出材料二中的1985年和2005年的“比重增减”数值。
1985~2005年期间,东部和中西部GDP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是
_____ _。
(3)下列反映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 )
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GDP B.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GDP
C.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GDP D.GDP、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10分)分析下列图表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2005年)
地带 |
国内生产总值(%) |
人口总值(%) |
人均GDP(元) |
东部地带 |
59 |
41.1 |
10089 |
中部地带 |
28 |
35.7 |
5407 |
西部地带 |
13 |
23.2 |
4217 |
材料二: 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年份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
比重增减 |
东部地带 |
52.3 |
52.9 |
53.8 |
58.3 |
58.8 |
|
中部地带 |
31.2 |
31.1 |
29.8 |
27.6 |
27.4 |
|
西部地带 |
16.5 |
16.0 |
16.4 |
14.1 |
13.8 |
|
(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_______ _。
(2)在表中填出材料二中的1985年和2005年的“比重增减”数值。
1985~2005年期间,东部和中西部GDP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是
_____ _。
(3)下列反映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 )
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GDP B.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GDP
C.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GDP D.GDP、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