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1.若线为北半球气压场中的低压槽线,①处气压低于②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低压槽附近形成冷锋

B.低压槽附近形成暖锋

C.①处为晴朗天气

D.③位于锋后,可能为阴雨天气

2.若线为北半球的高压脊线,①处气压低于②处,该脊线夏天出现在我国江淮地区时,最可能出现( )

A.暴雨和冰雹天气 B.扬沙或者沙尘暴天气

C.炎热干燥天气 D.连绵的阴雨天气

3.若线为北半球气压场中的高压脊线,①处气压低于②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可能为阴雨天气 B.②处可能为晴朗天气

C.③处可能形成西北风 D.④处可能形成东北风

 

1.B

2.C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

2.

该线为北半球气压场中的高压脊线,如下图,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形成晴朗天气,A错,B对;③处可能形成东南风,C错;④处可能形成偏南风,D错。

考点:常见的天气系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1年11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从根本上遏制三江源地区生态功能退化趋势,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三江源地区是我国主要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三江主要是指( )

A.长江、黄河、澜沧江 B.长江、黄河、珠江

C.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D.长江、黄河、怒江

2.在格尔木附近,人们所见到的湖泊类型最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埃塞俄比亚高原位于非洲东部埃塞尔比亚境内,平均海拔2500-3000米,是一个在古老底层上有数百至2000米厚的玄武岩覆盖的波状高原。高原上耸立着一座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火山山峰,中部为东非大裂谷带东支的北段,底部湖泊众多,熔岩广布。

材料二:下图为埃塞俄比亚及周边示意图。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座落在中部高原的山谷中。海拔2350米,是非洲海拔最高的大城市。年平均气温16℃,年均降雨量1237毫米。

(1)简要说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形成过程。(6分)

(2)总结亚的斯亚贝巴的气候特征。(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我国某校“环球探险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网上模拟探险活动,下图表示探险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1分)

(1)纬度接近的A 、B两地,B地自然带为 ,A为 ,A区域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由B向E方向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是 (4分)

(2)探险社团经过F(沿海)时,当地的气候特征为 ,成因是 。(2分)

(3)坐船航行途径D海域时,此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有 。(双选)(2分)

A. 轮船顺风顺水 B. 轮船逆风逆水

C. 白昼越来越长 D. 太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

(4)下图中最有可能在E地拍摄的照片是 ,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C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4为澳大利亚多年平均A月、B月近地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1.根据等压线分布,判断A月为(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2.A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三地的年内实际日照时数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黑龙江大庆高三一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右图示意某国1940-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国在图示时间段内,人口最多的年份可能是( )

A.1970年 B.1985年 C.2005年 D.2013年

2.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限制人口迁移 B.提高教育水平

C.提倡早婚 D.鼓励生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黑龙江哈尔滨市高三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9,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A、B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小麦、水稻 B.小麦、谷子

C.玉米、水稻 D.水稻、小麦

2.影响A、B两地区粮食作物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条件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水热条件不同 D.耕作制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陕西渭南市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夏至日和冬至日甲地太阳高度日变化,乙地是甲地关于地心的对称点。回答下面各小题。

 

 

1.h的值是( )

A.23°26′ B.46°52′ C.43°08′ D.66°34′

2.判断上图中n与y的关系( )

A.y=24-n B.y=12-n C.y=36-n D.y=48-n

3.夏至日乙地日出日落时北京时间分别为( )

A.y,x B.n,m

C.12-x,12-y D.12-m,1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