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20.有关甲乙海域洋流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海域冬季时为逆时针运行B.甲海域夏季时为逆时针运行
C.甲海域附近洋流向南流,为寒流D.乙海域附近洋流向北流,为暖流

分析 甲位于北印度洋,属于季风洋流,冬逆夏顺;乙位于太平洋,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解答 解:A、甲海域冬季时为逆时针运行,故正确;
B、甲海域夏季时为顺时针运行,故不符合题意;
C、甲海域附近洋流向南流,为寒流,故正确;
D、乙海域附近洋流向南流,为寒流,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性质,获取图中信息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  )
A.1次B.2次C.3次D.4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果丙地有一密封好的废弃空饮料瓶,当下大雨时,该空瓶最有可能被漂移到(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吸引了大量的民工涌入.但是2005年广东民工短缺数量超过100万人,形成“民工荒”现象.出现“民工荒”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广东劳动人口大量减少B.民工迁出地经济条件比广东好
C.工资福利待遇相对农村地区较低D.民工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该地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  )
A.经济水平提高B.城市等级提升
C.交通通达度提高D.城市地域范围扩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读下表“芬兰1785-1976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回答问题.
人口阶段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第一阶段(1785-1790)3.83.20.6
第二阶段(1825-1830)3.82.41.4
第三阶段(1910-1915)2.91.71.2
第四阶段(1970-1976)1.31.00.3
(1)第一阶段人口再生产类型为高高低”型,其特征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相比,同为人口低自然增长率,其本质区别是形成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因不同,第一阶段是因为高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极低)造成的,第四阶段是由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生产力高度发展的表现)造成的.
(3)从第一阶段到第四阶段,人口死亡率的变化规律是逐渐下降,说明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可见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四幅图中坡度最陡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图中区域(  )
A.东部比西部冰川面积大B.东部比西部冰川退化快
C.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D.山地雪线高度逐年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
A.土层薄B.降水变率大C.坡度大D.植被覆盖率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