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低纬信风影响下,低温湿润
B.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下,寒冷干燥
C.盛行西风影响下,高温多雨
D.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炎热干燥
D

试题分析:低纬信风影响下,高温多干燥,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下,寒冷湿润,盛行西风影响下,温和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炎热干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简图中的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 
A.①极地高气压带B.②副极地低气压带
C.③东北信风带D.④多雨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196l~2010年浙江省年降水量距平逐年变化图(单位:mm),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61年以来,浙江省降水量呈周期性的波动变化
B.1961年以来,浙江省降水量最小的10年是1991~ 2000年
C.2010年,浙江省年平均气温可能达到21世纪以来的最大值
D.2002年,浙江省年日照时数可能低于常年平均值
小题2:2010年,浙江省年降水量比常年大,关于其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浙江省受全球变暖趋势的影响,暴雨天气增多
B.春季,受南北气流交汇的影响,锋面活动加剧,降水较往年多
C.夏季,副高脊线在28ºN~30ºN停留时间长,梅雨期较长
D.冬季,受强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暴雪天气较往年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M气压带所在半球与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小题2: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
小题3:有关图示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带a控制下,寒冷少雨B.风带b控制下,寒冷少雨
C.风带c控制下,温和多雨D.风带d控制下,温和多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B点所在气压带是 (  )
A.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B.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C.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D.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小题2:下面四幅图中和如图中A处气候特点最接近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28分)澳大利亚年降水量不足250mm的地区占35%,250~500mm的地区占33%。澳大利亚大陆年平均降水量只有470mm,仅高于南极洲。下图是澳大利亚年降水量(mm)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 描述澳大利亚大陆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8分)
⑵分析澳大利亚干旱地区比重大的主要原因。(12分)                
⑶你是否赞成该国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并说明理由。(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月份与日期)。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黄赤交角的存在B.高低纬地区的气压差异
C.地球的自转运动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小题2: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
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南极地区的极夜时间长于北极地区
C.北半球的夏半年时间长于南半球
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
小题3:从图中可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
A.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同步
B.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C.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相反
D.超前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沿岸地区气温①低于同纬度②
B.在③影响下沙漠紧逼海岸
C.厄尔尼诺现象是④势力增强的结果
D.⑤处因寒暖流交汇而形成渔场
小题2:图示陆地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B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C和F两处荒漠带成因相同
C.从F—G—H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
D.从C—D—E自然环境的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项的一组风向中,风向基本相同的是(   )
A.南半球的信风带与北半球的信风带
B.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C.南半球的信风带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D.南半球的中纬西风与北半球的中纬西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