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火电、天然气和水电 |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
C.解决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投资地区 | 招商门槛 | 土地价格 | 平均工资水平 | 环保门槛 |
苏南某市 | 5000万元 | 30万元左右 | 1500元左右 | 禁引污染企业 |
苏北某市 | <5000万元 | 2万元左右 | 500元左右 | 免征排污费 |
A.劳动力需求量大 | B.占地规模大 |
C.技术含量高 | D.环境污染较轻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中国投资环境改善,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降低 |
B.跨国公司所在国汽车市场饱和,开辟国际市场的需要 |
C.我国汽车研发与生产技术处世界领先水平 |
D.汽车工业的迁出地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
A.发达国家和地区原主导产业移出,肯定会削弱该地区的经济实力 |
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转入可以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
C.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经济结构,但不会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 |
D.对迁入地而言一定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
A.产业基础良好 |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
C.腹地范围广阔 | D.技术水平高 |
A.信息产业 | B.轻纺工业 | C.旅游业 | D.精密仪表工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产业转移的移出地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接收地主要是粤东、粤西地区 |
B.产业转移接收地的共同区位优势主要是当地劳动者素质较高、工资收入偏低 |
C.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接收地的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
D.产业转移的移出地由于环境污染程度加大,务工的农民大幅减少,出现“用工荒”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