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为安第斯山某段的植被垂直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与图示安第斯山地段距离最近的地形可能是(     )

A.巴西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墨西哥平原 D.拉普拉塔平原
(2)垂直带谱包括起始带   基带(山地下部第一个自然带)、林线(森林上限,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的等温线相吻合)、雪线(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顶带(山地垂直自然带中最高的自然带)。请分别说出图中安第斯山脉东坡的基带和顶带的名称,林线和雪线的高度,并计算山麓地带的气温。(10分)
(3)请分析图中安第斯山雪线东坡低、西坡高的原因。(10分)
(4)简述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的原因.(6分)


(1)B (2分)
(2)基带为热带雨林带,(2分)顶带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带。(2分)
树线的高度为3 100米(2分),雪线的高度为4 800米。(2分)山麓地带的气温28.8℃(2分)(据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降低6℃计算得出)。
(3)东坡永久积雪和冰川带比西坡低,主要原因是东北信风,东南信风。(2分)从大西洋带来大量水汽。(2分)在山脉东侧迎风坡,(2分)形成大量降水。在西坡为背风坡,下沉气流降水少(2分)东坡降水多于西坡,使冰雪面积分布更广。(2分)
(4)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变化,(2分)气温和降水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造成植物在山体上的分布发生垂直变化。(2分)

解析试题分析:
(1)图示安第斯山脉基带是热带雨林,巴西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离的较远,A错。亚马孙平原植被是热带雨林,所以离的最近,B对。墨西哥平原在北美洲,拉普拉塔平原是温带植被,C、D错。
(2)结合材料,读图可以判断出,基带为热带雨林带,顶带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带。
树线的高度为3 100米 ,雪线的高度为4 800米。 雪线的下边界温度为0℃,据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降低6℃计算得出,山麓地带的气温28.8℃。
(3)读图可以看到,图示区基带是热带雨林,说明位于赤道附近地带,东面与亚马孙平原相接,所以东坡是山地迎风坡,受东北信风,东南信风影响,从大西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多。西坡为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所以东坡永久积雪和冰川带比西坡低。东坡降水多于西坡,使冰雪面积分布更广。
(4)在高山地区植被的垂直变化是指植被随着海拔的变化而改变。因为海拔高度变化,气温和降水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温度水分的变化,造成植物在山体上的分布发生垂直变化。
考点:该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区,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及原因,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全国抗震救灾。为给灾区人民选择安全的居住重建地,某地质工作队通过实地考察测量,获取了某地形的许多不同位置的高程数据,并将其传输给某科研所的研究人员进行计算机分析。但由于病毒感染,计算机中的许多数据丢失,最后只得到了如下的沿甲图EF、M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乙和图丙。

(1)请你依据地形剖面图图乙和图丙,帮助科研所的研究人员判断该地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3分)
(2)综合分析甲图,图中①、②两点相比较,海拔高度是①       ②,坡度是①       ②。(填大于或小于) (2分)
(3)综合判断③地位于④地的  (    ) (1分)

A.东南B.东北C.西北D.西南
(4)结合地形部位特点试在M、N、E、F四点中选择一处作为将来的居住重建地,并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西藏墨脱,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与印度毗邻,被誉为“世界最后秘境”。墨脱四季如春,境内风景如画,瀑布众多。墨脱是我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通往墨脱的主要古道有四条:一由米林县派区翻多雄拉至墨脱;二由波密县大兴越金珠拉至墨脱;三由波密县翻索瓦拉至墨脱;四沿帕隆藏布、雅鲁藏布至墨脱。前三条古道都要翻越4000多米的高山隘口,冰冻封雪,每年只能通行两三个月。而沿江一线,虽不翻雪山,但要通过大峡谷,道路更加险要。2010年12月15日10时,耗时24个月的扎墨公路嘎隆拉隧道爆破成功,标志着墨脱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全部贯通。
材料二 

材料三 扎木和墨脱气候资料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墨脱为什么成为“世界最后的秘境”?(3分)
(2)墨脱以瀑布众多著称,请分析该地瀑布众多的原因?(3分)
(3)比较墨脱与扎木气温的差异,并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4分)
(4)试分析扎墨公路通车后对墨脱的有利影响。(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24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海南岛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8分)
崖城是海南大型冬季蔬菜产地之一、距三亚市区45千米,地处宁远河出海口的冲积平原上,是三亚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农业大镇。
(2)分析崖城蔬菜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12分)
海南是全国重要的冬季蔬菜北运基地。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海南运进北京的蔬菜达72万吨
(3)从资源调配的角度,说明“南蔬北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灰霾又称大气棕色云,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混浊现象。颗粒物的主要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灰霾的出现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1)说明灰霾天气出现的气象条件。(4分)
(2)从污染物的排放角度说明应如何减少灰霾天气的出现。(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河段,其上游称南盘江。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已先后建成大化、龙滩、天生桥二级(低坝)、岩滩、天生桥一级(高坝)、白龙滩等6个电站。为华南、西南电网输入了巨大的优质电能,有效地改善了华南、西南电网的供电质量和效益。
材料二 红水河水电站梯级开发示意图

(1)简述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4分)
(2)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大伊山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伊山诞生于太古代,迄今已有20亿年的历史了,它由12座山峰组成,最高峰海拔226.6米。大伊山是江苏省城内所看到的第一座高山,素有“淮北平川第一神山”之誉。石刻、山洞、奇石众多。大伊山因中国美食和创制中药汤液的始祖伊尹晚年曾隐居于此而得名。
(1)根据旅游资源的分类,大伊山古人类文化公园属于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                  上。(4分)
(2)2011年,大伊山申请国家4A级风景名胜有何意义?(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于11月6—7日在广州成功召开,国家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透露,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仍然严重,全国1.5亿亩耕地受到污染,一成耕地重金属超标,仅2011年1—8月,就发生了11起重金属污染事件。
材料二: 重金属污染,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尤其是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已是全国性问题。粮食每年因此减少1000万吨,受污染1200万吨,两项合计每年至少损失200亿元。
(1)重金属污染主要是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          因素所致。如日本的水俣病是由          污染引起的。(2分)
(2)人们为什么称重金属污染为“隐形杀手”?(4分)
(3)我国应该如何进行重金属污染的防治?(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中美两国本土地理位置重叠对照图(两国的比例尺相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 若图中a点分别位于中国和美国,其可能相同的地理现象和事物是________。(2分)
①太阳高度相同 ②地方时相同 ③昼夜长短相同 ④自转角速度、线速度相同 
⑤地形相同    ⑥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相同 ⑦均会受到寒潮的影响
(2) 中美两国的重叠部分,有相同的气候类型,其中面积最广的是                      气候。(2分)
(3) (6分)若图中b点分别在中国、美国境内,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                     
                                       ,但成因却有所不同,根据所学请分析成因:
中国:                                                                    
美国:                                                                    
(4) (4分)简要说明中美两国城市分布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5)(6分)图中c处附近分别为中美两国的重要工业区,试论述发展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