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为莫桑比克暖流 B.乙为东南信风
C.丙为热带雨林 D.丁为热带草原
2.影响山脉两侧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
C.洋流影响 D.地形影响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西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2分)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图甲中的恒河平原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农耕比重大,冬季秸秆燃烧量大。图乙是图甲中A城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材料二:主要分布于孟加拉国、印度等国的深水稻为禾本科稻属粮食作物,一般生长在1~6米深的水中,根茎长,稻谷容易脱落。稻田可以同时养鱼,其修长的茎能为鱼类提供良好的栖身场所。
(1)归纳A城市的气温特征并解释原因。(8分)
(2)分析说明恒河平原发展深水稻种植的原因。(6分)
(3)图丙显示恒河平原2013年年初近一个月因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阴霾现象。分析此地冬季易被阴霾长期笼罩的主要原因。(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中央气象台2月22日6时继续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受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未两天,新疆东部、西北地区大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将有5~7级偏北风,江南中南部、华南以及四川盆地北部将有4~6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江河湖面风力6~8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天气系统略图中,M是不同性质锋面L1、L2的交界,有关锋面L1、L2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冷锋、冷锋 B.冷锋、暖锋
C.暖锋、暖锋 D.暖锋、冷锋
2.未两天,图中N地的日平均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前者升高,后者变大
B.前者降低,后者变小
C.前者升高,后者变小
D.前者降低,后者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西忻州一中高三第一次四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o为极点。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a洋流经过处形成渔场的原因是 ( )
A.寒暖流交汇 B.有上升流存在
C.位于大陆架浅海区 D.位于温带海区
2.b、c、d、e四支洋流中,对沿岸热带沙漠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是 ( )
A.b B.c C.d D.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西忻州一中高三第一次四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假如气压变化只和气温有关,选项中的四个地点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 )
A.(40°N,130°E) B.(40°N,140°E)
C.(30°N,120°E) D.(30°N,130°E)
2. 该时间段内,M点 ( )
①气压降低 ②气温降低 ③天气由晴朗转为阴雨
④由偏东风转为偏西风 ⑤风力减弱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西孝义三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山西省太原市2014年9月23日~10月4日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统计表(单位:℃),完成下列各题。
日期 | 9月23日 | 9月24日 | 9月25日 | 9月26日 | 9月27日 | 9月28日 |
最低气温 | 13 | 11 | 12 | 14 | 15 | 11 |
最高气温 | 17 | 22 | 24 | 25 | 25 | 18 |
日期 | 9月29日 | 9月30日 | 10月1日 | 10月2日 | 10月3日 | 10月4日 |
最低气温 | 11 | 11 | 9 | 9 | 12 | 12 |
最高气温 | 24 | 21 | 20 | 24 | 25 | 24 |
1.下列日期中,最可能出现降雨过程的是( )
A.9月23日 B.9月27日 C.10月2日 D.9月24日
2.导致9月28日最高气温较前后两日低的原因可能是( )
A.太阳高度角小 B.白昼短
C.云量多 D.大气污染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以下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20分)
下图为尼泊尔国家放大示意图
(1)简述该国地形特点,并分别指出国土北部和南部主要的地质作用类型。(5分)
该国境内大部分河流径流12~2月流量最低, 3~6月水位上升快, 7~9月流量最大,此后水位急剧下降,10月初水位开始平缓减退。
(2)分别分析河流径流量呈上述变化的原因。(6分)
该国境内南北差异明显,北部地区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明显;南部地区农业较为发达,其中出产的苹果质量优良,果农为减少冻害对苹果造成的损失,在气象预报将有霜冻出现的夜晚,点燃发烟物,提高果园气温。
(3)分析说明北部地区植被垂直变化现象明显的成因。(4分)
(4)阐释果农采取防冻措施所依据的地理原理,并利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说明还可以采取哪些预防冻害。(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东省滕州市高三10月单元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下图中AO和BO分别为昏线和晨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问题。(8分)
(1)据图判断,图示日期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中的________日前后,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区是_____ ___。
(2)A地经度是_____ _,该日A地的夜长约________小时。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________________。
(4)一年中,A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1982-2010年某大都市人口密度对数分布的变化图”,数值越大,表示人口密度越大,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1982-2010年间,该市人口密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
A.市中心人口密度持续降低
B.人口密度与据市中心距离成正比
C.近郊区人口密度先升后降
D.远郊区人口密度持续上升
2.图示人口密度对数值的变化说明该市( )
A.人口向市中心不断迁移
B.近郊区就业机会不断增多
C.逆城市化速度加快
D.交通运输的压力不断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