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图中大圆为晨昏线,M点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P点线速度为0 km/h,图中阴影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据此完成问题。

1M点纬度可能为(  )

A.77°B.66°

C.55°D.44°

2若图中日期为3日和4日,则北京时间是(  )

A.3日2时40分B.3日21时20分

C.4日2时40分D.4日21时20分

【答案】

1A

2B

【解析】

由题干信息P点线速度为0 km/h可知P点为极点;M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知PN也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且PN是一条日期界线,可判断其只能为0时经线,则PQ为180°经线。

1M点在晨昏线上,且靠近极点,则M点的纬度应在66°34′~90°之间,故选A。

2图中日期为3日和4日,PN地方时为0时,经度为160°E,此时东11区(165°E)时间是4日0:20,根据时差计算可知北京时间为3日21时20分。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西南坡,自东南向西北流再转北流,纵贯西西伯利亚平原,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湾。下图为鄂毕河水系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鄂毕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上游水位季节变化小B.流速快,含沙量大

C.有凌汛、春汛和夏汛D.流量大,航运发达

2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

A.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B.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

C.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D.地势低平,大量海水倒灌

3假如该流域内的沼泽面积扩大,与此最相关的因素是

A.降水增加B.气温增高

C.冻土层减少D.河流流量减少

4鄂毕河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河段时,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易发生凌汛B.与沼泽水可以互补

C.下蚀作用较强D.河床形状大致呈槽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旅游地理选做题)

中国有句老话:水火不相容。而印度尼西亚的克里穆图火山湖却在上演一场水与火的魔术秀。克里穆图火山山顶有三个火山湖,这三片湖懒洋洋地躺着,湖水如同三块不同颜色的宝石,更神奇的是,这三片湖水的颜色总是不停地变化,从蓝色或绿色交成黑色或者红色,所以人们看到的每一眼都是独一无二的。

简要说明此处湖泊的形成过程,以及到该地游玩应注意的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 交通便捷,进入市场快

B. 中原地带,市场广阔

C. 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

D. 基础设施完善

2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 环境改变较小

B. 协作条件较好

C. 接近原料产地

D. 地租更加便宜

3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  )

A. 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发展

B. 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社会失稳

C. 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

D. 短期内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我国M省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A.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

B.城市化水平、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城市化水平、第二产业

D.城市化水平、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2下列地理现象可能与M省相符的是

A.冰川广布B.千沟万壑C.江南水乡D.山河相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某研究机构在海南省于10月~次年1月分别在下图TI—T4处进行生菜种植试验,发现四处生菜的生长存在较大的差异(两栋建筑均无光照遮挡)。下图示意建筑内部生菜种植方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T1—T4处生菜生长状况较差的位于

A.TI、T2B.T3、T4C.T1、T3D.T2、T4

2T4 处生菜表现为“瘦而高”,主要是因为T4处

A.气温高,光照强B.气温低,光照强C.气温高,光照弱D.气温低,光照弱

3实验表明,住宅内部的蔬菜种植模式值得在海南大力推广,其主要原因是

A.提高蔬菜品质B.降低能源消耗C.增加蔬菜产量D.改善室内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方针叶林分布于45°N—70°N的寒温带地区,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意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

(1)指出北方针叶林植被群落结构简单的原因。

(2)解释林火过后15年内土壤造成植被生产力升高的原因。

(3)说明林火过后初期林内气候环境的变化。

(4)推测林火过后林内苔藓、喜阴及喜阳植被的演替顺序及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所以合称为海陆风。

材料二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⑴根据材料一,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

《“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①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换而转换。

②在下图中完成海陆风气流(箭头)示意图。

③下面是调查获得的数据(完成下列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陆风

2.3

2.6

2.1

5.0

7.0

12.6

10.7

13.7

9.7

9.3

3.7

2.3

81.0

数据分析的结论:

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________(季节)最少。最少的原因是________(冬季风或夏季风)强盛,从而“掩盖”了昼夜的海陆风。

④分析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从温度与湿度两个角度回答)带来的影响。

(2)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3)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参考材料二中的图,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中光照、热量、水分条件的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图所示沙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 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为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 cm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其他沙漠相比,图示沙漠区域植被覆盖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年均温低,蒸发弱

B.山地降水丰富

C.积雪融水丰富

D.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2形成该沙漠冬季稳定积雪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

A.大西洋B.北冰洋

C.太平洋D.印度洋

3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B.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

C.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

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