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回答以下问题。

(1)简述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

(2)分析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的成因原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南昌第二中学高二上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当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可以看到太阳表面有一个小黑点慢慢穿过,这种现象称之为“金星凌日”。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行星中也能发生“凌日”现象的是( )

A.火星 B.木星 C.水星 D.天王星

2.金星地表最高温度远高于地球,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有( )

①公转周期长 ②自转周期长 ③距离太阳近 ④外围大气厚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信阳高级中学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沿45ºN气压分布状况,读图,图中所示季节,②地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二上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伊朗人口分布图(左图)和地形与年降水量(单位:mm)分布图(右图),读图回答问题。

(1)据左图概括伊朗人口分布的特征。

(2)据右图分析地形、降水对甲地区河流的影响。

(3)水稻是伊朗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于北部里海沿岸平原地区,请分析该地区种植水稻的优势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二上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图中曲线为等温线,回答下列各题。

1.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

2.有关图中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等温线弯曲的原因可能是受当地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B. 图中A处的气温低于B处

C. 等温线在海上向北突出的原因可能是受到寒流影响

D. 等温线在海上向北突出的原因可能是受到暖流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溉工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旱地面积之和。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是指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它是反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指标。下表为我国四个省区(海南、浙江、黑龙江、新疆)2013年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四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类型的差异 ②降水的差异 ③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④劳动力数量的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2.表中甲、丙两省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别是( )

A.油菜、黄麻 B.油橄榄、春小麦

C.花生、甜菜 D.棉花、天然橡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全国推荐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俄罗斯区域图,回答相关问题。

(1)描述A河段的水文和沿河地形特征,试指出二者的相互联系。

(2)B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东省山一等七校联合体高三12月联考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城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PM10(直径≤10微米)及细颗粒物PM2.5(直径<2.5微米)的浓度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下图为南京市某年冬季、春季、秋季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的季节和空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区域是

A.交通干道旁、居民生活区、商贸饮食区

B.居民生活区、交通干道旁、商贸饮食区

C.交通干道旁、商贸饮食区、居民生活区

D.居民生活区、商贸饮食区、交通干道旁

2.图中秋季PM10污染物浓度低,原因可能是

A.降水少 B.大气流动性强

C.工业粉尘排放少 D.交通流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木桶效应是指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某一封闭区域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6 000、4 500、10 000,则该地的人口容量取决于

A.耕地 B.森林 C.淡水 D.矿产

2.下列决策有助于提高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

B.为发展经济引进有污染的企业

C.追求更高消费,改善生活质量

D.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高耗能企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