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的新形势,由此引发了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企业用工短缺现象,有人称此种现象为“用工荒”。读图1,完成21、22题。

21.如果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劳动力、原料、技术三个区位因素,则甲、乙、丙、丁四种产业类型中最容易出现“用工荒”的是

     A.甲种产业类型               B.乙种产业类型                                     

     C.丙种产业类型               D.丁种产业类型

22.如果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业比重,则在甲、乙 丁四国之间最可能发生产业转移的是

 A.甲国→丙国                 B.乙国→丁国          

C.甲国→乙国                D.丙国→甲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有“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省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据测算,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里。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科学家誉为“生态处女地”。近年来,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淘金、采药、偷猎野生动物等现象屡禁不止。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后果的正确叙述是(    )

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量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地减少

B.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源头会干涸,长度也会缩短

C.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并恢复原貌

D.植被退化、减少,既会造成荒漠扩大,又会导致水土流失

(2)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正确的叙述是(    )

A.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

B.只有加快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居民转产、迁移、脱贫,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C.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否则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将落空

D.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能实施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能源工业是山西的主导工业,近年来山西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化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业而占主体地位,但其工业仍以重工业为主。

下列有关山西能源基地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露天煤矿开发初期以工程措施为主       B.采空矿区回填后,应以以生物措施为主

C.排土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D.采空矿区土地复垦,建立集约高效的粮食生产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1)珠三角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根据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类,珠三角的农业属于_______农业。这里多数地区农业虽然机械化程度较低,但______程度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2)基塘农业是珠三角的农业特色,其形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当地(  )

A.肥沃的土壤     B.低洼的地势

C.发达的科技     D.便捷的交通

(3)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___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工业。

(4)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双选)(  )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D.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5)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工业发展呈现了以______密集型为主导的特点,其以_________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6)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7)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双选)(  )

A.能源供应相对紧张   B.南岭阻隔水陆交通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

(8)近年来有些专家主张构建的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海南、广西、贵州、四川、______和_______等9省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发展的积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对新融入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广东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14分)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7 361亿元,2004年为13 394亿元。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1)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_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______工业。(2分)

(2)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多选)(2分)(  )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D.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3)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工业发展呈现了以___________密集型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__________工业部门最为突出。(2分)

(4)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近年来有些专家主张构建的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海南、广西、贵州、四川、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9省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发展的积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两点);(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