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图文资料,

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农作物熟制:指一定时间内,作物正常生长收获的次数。一年内,作物正常生长,只收获一次的,叫一年一熟制,依此类推。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农作物熟制分布图。

材料二: 重庆市涪陵区是闻名遐迩的“榨菜之乡”。而宜昌在19世纪末就成为中国第一个涪陵榨菜销售市场,至今仍是主要集散市场。

材料三: 8000~10000年前的青藏高原,曾经水草丰美,古人类在广阔的草原上过着狩猎生活,后来随着高原的不断隆起,气候变得寒冷干燥,人类被迫迁出。一部分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并逐步同化,形成了统一的汉民族;一部分向南进入“藏彝大走廊”,不断地分化、演变形成了藏、彝、羌、怒、普米、独龙、珞巴、门巴、哈尼、纳西等数十个少数民族。其中摩梭人和扎巴人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母系社会形态,纳西族仍然保留着迄今为止世界上形态最原始的“东巴文”象形文字系统……(《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7期)

材料四:“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汉文史料中多有藏人“嗜茶如命”字样;藏地民谚有“汉家饭果腹,藏家茶饱肚”之说。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

材料五:如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A地区农作物一年三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宜昌形成榨菜集散市场的条件。(4分)

(3)读材料,试根据茶树的生长习性及西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藏地不产茶的原因。结合藏民的主要农业活动和膳食结构特点分析藏民嗜茶的原因。(8分)

(4)从地理角度分析,藏彝走廊地区在人类迁徙过程中,为什么成了“少数民族的孵化器”。(4分)

(5)马帮运输很长时间以来成为茶马古道所经地区较为单一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其原因有那些?(8分)

 

【答案】

 

(1)纬度较低,热量充足;2分。地处盆地内部,热量不易散失;2分。北部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冬季气温较高。(2分)

(2)距离产地较近;2分  水陆交通便利。(2分)

(3) 茶树适宜在温暖湿润的酸性土壤中,多云雾天气更佳;西藏地处高原,大部分地区气候高寒,降水少,空气干燥,不适合茶叶生长。(4分) 

藏民以种植青稞、饲养牲畜为主要农业活动;(2分)其膳食结构以糌粑、酥油、牛羊肉为主,缺乏蔬菜。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能够分解脂肪,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喝酥油茶的生活习惯。(2分)

(4)①横断山区自然环境差异大,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生活的人们逐渐形成不同的文化和风俗。(2分)②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各群之间难以联系、沟通。同时,由于交通不便外来文化也难以进入,使该区域的文化很难被同化。(2分)

(5)茶马古道所经的西南区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阻断东西交通;四川盆地周围重重山岭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2分);云贵高原区喀斯特地貌广布(2分)。本区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多发,给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带来很大困难(2分)。从水路运输条件看,西南地区距海遥远,流经该区的河流大多奔腾在高山峡谷之中,航运条件并不理想(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影响农业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农作物耕作制度受气候中热量条件(积温)影响,依积温大小可以形成:一年一熟、二年三熟、一年二熟、一年三熟。A地区为四川盆地,农作物一年三熟说明该地积温大且冬季温度不能低,影响气温因素受纬度、下垫面、大气环流、洋流等影响,该地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地处盆地内部,热量不易散失;北部高大山脉(大巴山、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冬季气温较高。

(2)集散市场需要离产地近、交通便利地区。

(3)影响农业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茶树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6.5为宜;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纵横,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高原面主要从事畜牧业,这里的城镇,农耕区多分布于海拔较地底的河谷地带。

藏民以种植青稞、饲养牲畜为主要农业活动;其膳食结构以糌粑、酥油、牛羊肉为主,缺乏蔬菜。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能够分解脂肪、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等,茶叶在青藏地区可以长期收藏,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喝酥油茶的生活习惯。

(4)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少数民族指的是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少数民族的孵化器说明少数民族数量大,说明该地区形成多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一个区域有多个民族说明每个民族所处地域小,各民族之间交流很少。横断山区自然环境差异大,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生活的人们逐渐形成不同的文化和风俗。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各群之间难以联系、沟通。同时,由于交通不便外来文化也难以进入,使该区域的文化很难被同化。

(5)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五种(水运、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茶马古道时没有空运、管道和铁路运输。影响交通运输线主要因素有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气候)、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茶马古道所经地区由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阻断东西交通;四川盆地周围重重山岭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云贵高原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各地形区之间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本区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多发,给陆路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带来很大困难。从水路运输条件看,西南地区距海遥远,流经该区的河流大多奔腾在高山峡谷之中,航运条件并不理想,同时河流流向与交通方向不一致。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因素、集散地条件、农业与生活、民族分布及影响因素、交通运输方式选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2004年6月3日下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高峰论坛以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为首届峰会划上圆满句号,宣告这一区域合作正式启动。泛珠三角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内地9省区的区域面积为全国的1/5,人口占1/3,经济总量占1/3。“泛珠三角”横跨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区域合作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营造经济发展的多赢格局。

图1 我国年平均降水pH分布图

图2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

    (1)图1反映“泛珠三角”地区面临的大气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这种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A、B、C三地中位于本区域的有_______________,B区这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广东省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于图中的_______________,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该地农民利用水患严重的低洼地,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创造出一种独有的农业生态模式_______________。

    (3)区域内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至2002年底,广东已累计接收西南电力523亿千瓦时,已支付西电电费约149亿元。西电东送对西南地区的最大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广东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和“亚马孙流域开发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材料 在20世纪60年代,巴西政府为了解决农村的失业问题,鼓励农民向亚马孙河流域进军。破产的农民们,拖家带口走向森林,他们的目的地主要是西南部的朗多尼亚地区,这里是巴西最富庶的地区。在高峰时期,每月有57 000多名移民来到这里。

(1)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         南北两侧,全球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分别是:东南亚地区以及非洲            流域和南美洲            流域。(3分)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叙述其原因?(6分)
(3)当前,造成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是当地发展中国家的                  导致的发展需求。造成雨林毁坏的直接原因有哪些?(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广东东莞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南亚部分区域图

材料二:近年来多个发达国家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建立工业生产基地,其产业链环节上的分工情况如下图所示。

⑴苏门答腊岛气候类型是                ,该岛的地形的基本特征是              

       。(6分)

(2)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是                           ,原因是   

。(6分)

(3)材料一中C是一条流经多国的国际性河流,该河流量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均较      

(大、小)。(2分)

⑷东南亚和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要改变此状况,主要措施有             

                  。(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浙江温州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图2左侧为德国著名工业区,右侧为辽中南工业基地

材料二:材料一中,左图所示工业区以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基地,但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基地经济开始衰落,其中以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衰落最为明显。为改造和振兴该工业区,该国从60年代开始对其进行综合整治,采取了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等措施,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工业区目前已从“煤钢中心”逐步变成一个煤钢产业与信息、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相结合,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经济区。

(1)根据材料一所提供的信息,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两地工业发展的共同条件。

                

                 

(2)鞍山钢铁企业拥有职工50万人,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等兴建的宝山钢铁企业,规模与鞍山钢铁企业差不多,但职工不足2万人。这反映了工业区位因素出现了什么变化?

                

                 

(3)请借鉴德国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措施,说说你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革建议:(至少说出三条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2004年6月3日下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高峰论坛以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为首届峰会划上圆满句号,宣告这一区域合作正式启动。泛珠三角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内地9省区的区域面积为全国的1/5,人口占1/3,经济总量占1/3。“泛珠三角”横跨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区域合作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营造经济发展的多赢格局。

 

 

图1 我国年平均降水pH分布图

 

 

图2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

  (1)图1反映“泛珠三角”地区面临的大气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这种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A、B、C三地中位于本区域的有_______________,B区这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广东省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于图中的_______________,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该地农民利用水患严重的低洼地,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创造出一种独有的农业生态模式_______________。

  (3)区域内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至2002年底,广东已累计接收西南电力523亿千瓦时,已支付西电电费约149亿元。西电东送对西南地区的最大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对广东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