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不同地区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反映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 植被茂密B. 地势和缓
C. 岩性疏松D. 降水稀少
【2】图中四地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3】地貌景观④是
A. 峡谷B. 河漫滩C. 冲积扇D. 三角洲
【答案】
【1】A
【2】C
【3】D
【解析】
【1】A、从图中可以看出,广东丹霞山植被茂密,A正确;
B、广东丹霞山地势较大,B错误;
C、广东丹霞山流水侵蚀严重,留下的岩块岩性坚硬,C错误;
D、广东丹霞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大于800mm,D错误。
故选A。
【2】滑坡、泥石流灾害易发生在坡度大、降水多的地方,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南、四川盆地、黄土高原等地,因此长江三峡是最容易发生的地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峡谷位于山区,A错误;河漫滩位于河流中游地区,B错误;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C错误;地貌景观④位于黄河下游,是黄河三角洲,地貌景观是三角洲,D正确。故选D。
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易区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河流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2月B.5月C.8月D.10月
【2】唐宋以后,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的范围开始沿河流向地势较高的地区转移,其主要原因是( )
A.洪水泛滥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D.流域内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长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1)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2)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分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图为我国东北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河段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处河流最不易结冰B.乙处坡度最陡
C.丙处多峡谷D.丁处河流含沙量最大
【2】图示区域( )
A.河流从东南流向西北B.坡度可能相差34°
C.多涝洼盐碱地D.茶叶产量大,品质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我国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所在大洋是( )
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
【2】关于乙大陆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高原大陆”之称B. 平均气温比北冰洋要高
C.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D. 矿产资源贫乏
【3】关于丙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东半球B. 夏季昼长超过13小时
C. 到北极点比到南极点距离更远D. 经度是105°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 地壳断陷处集水B. 火山口集水
C. 滑坡阻断河流D. 河流改道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的深度仍然还在加大,说明( )
A. 湖区降水量加大B. 湖盆仍然在加深
C. 入湖径流增多D. 入湖泥沙增多
【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 湖泊面积大B. 湖水深度大
C. 湖面蒸发弱D. 湖水盐度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花果同树”是果农用“留树保鲜”技术,使鲜花和果实同时保留在果树上的一种奇观,以供人们观赏下图是某旅游爱好者拍摄的我国某地的花果同树景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游客欣赏“花果同树”奇观的季节可能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2】下列地区最有利于果农实施“留树保鲜”技术的是( )。
A. 华北甲原B. 长江中下游平原C. 成都平原D. 东北平原
【3】“花果同树”奇观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
A. 技术B. 政策C. 气候D. 市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X地位于北京的方向是( )
A. 南方B. 北方C. 西北方D. 东南方
【2】从X地到P地沿最短路径需经过( )
A. 东半球B. 西半球
C. 东、西两半球D. 南、北两半球
【3】若一架飞机从P地沿最短航线以550km/h的速度飞经Q地,所需的时间约为
A. 1.5小时B. 2小时C. 3小时D. 4.5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C。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机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的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热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