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中甲阴影区域为美国本土某农业地域,图中乙阴影区域为欧洲西部某农业地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季风水田农业B. 商品谷物农业

C. 乳畜业D. 大牧场放牧业

2甲、乙两区域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是(  )

A. 科技水平低B. 生产规模小

C. 商品率高D. 机械化水平低

【答案】

1B

2C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判断及农业特征的对比分析,注重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的考查。

1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读,甲地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B正确。

2结合上题分析,甲地为商品谷物农业,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乙地位于欧洲西部,应为乳畜业,其特点是接近大城市,商品率高,商品化、集约化、机械化程度高。结合选项判断,C正确,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瓦罕走廊的谷地海拔高4900多米,宽度往往可达数公里,谷底平坦,河流蜿蜒,与我国的横断山区的深切河谷形成鲜明对比。下图示意阿富汗瓦罕走廊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瓦罕走廊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堆积B. 流水侵蚀

C. 冰川侵蚀D. 风力侵蚀

2当地牧民每年到瓦罕走廊放牧的时间,主要集中于( )

A. 春季B. 夏季

C. 秋季D. 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2%,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0%,但总径流量变化较小。下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A. 雨水补给B. 冰川融水补给

C.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D. 地下水补给

2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 流域降水量增加B. 全球气候变暖

C. 农业灌溉面积减少D. 大量修建水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欧洲部分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哪些?

(2) 图中②地是 山脉。图中③地是 半岛。图中④地是 半岛。

(3)图中地区内河航运发达的自然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列表格,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个地区及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连线正确的是

A. 浙江——④ B. 内蒙古——① C. 广东——③ D. 重庆——②

2下列措施中对治理①类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起积极作用的是

A. 沿海防护林工程 B. 南水北调 C. 西电东送 D. 建青藏铁路

3四种环境问题中,有一种基本不影响广东,其原因是

A. 森林覆盖率高 B. 降水少 C. 位于沿海地区,降水量大 D. 纬度位置低,重重山岭的阻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公园城市是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而创新的一个概念,是高质量背景下的城市建设新模式。成都试点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着力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把“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堪称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筑基工程。

上图示意成都市城市规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有利于成都市

A. 拓展发展空间B. 形成单中心格局

C. 奠定产业基础D. 向四周逐渐扩展

2龙泉山森林公园的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

A. 防风固沙B. 美化环境C. 调节径流D. 调节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9月10日,百年一遇飓风“艾尔玛”登陆美国佛罗里达州,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①②③是水循环三种类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飓风“艾尔玛”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 ( )

A. B. C. ①③ D. ②③

2从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来看,不属于“艾尔玛”直接造成的影响是 ( )

A. 使当地淡水资源得到补充 B. 使水循环速度加快

C. 塑造地表形态 D. 促进高低纬度之间能量交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 1160米 B. 1180米

C. 1148米 D. 1162米

2图中地貌位于我国的(  )

A. 青藏高原 B. 云贵高原

C. 黄土高原 D. 内蒙古高原

3该区域主要主要的环境问题( )

A. 水土流失 B. 台风

C. 土地荒漠化 D. 滑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