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车辆跟踪 B. 合理分配车辆 C. 提高运营成本 D. 降低能耗

2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

【答案】

1D

2A

【解析】试题分析:

1】交通运输中使用GPS技术,可适时进行定位和导航,可进行车辆追踪、进行车辆合理调度,所以可降低能耗,降低运行成本,ABC正确。D不正确,选D

2】国家气象局每天为媒体提供的卫星云图的制作主要使用了遥感拍摄的云层图像,对。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处理信息,制作卫星云图,对。不需要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错。A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近年来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 )

A. 生态环境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

2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的社会经济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 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③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④优化当地人口结构

⑤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⑥带动当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A. ②③⑥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①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

(1)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等外部圈层构成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____________

(2)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____________

(3)水循环是指自然界中的水在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中的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____________

(4)在山地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铁路,其次才是公路。____________

(5)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大面积植树造林。____________

(6)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____________

(7)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____________

(8)工业联系形成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必然形成工业城市。____________

(9)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目的。____________

(10)发展中国家接受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缩短了本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周期。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喀斯特山水风光的一句名言。人们将这里的自然景观归为“四绝”, 即簪山、带山、幽洞、奇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这首歌形象地说明,一个人要想成为合格的旅游者,应该具备的条件有:( )

①较雄厚的经济基础 ②必要的闲暇时间 ③旅游偏好 ④旅游动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桂林山水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 )

A. 听觉美 B. 色彩美 C. 动态美 D. 形象美

3目前影响桂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是:( )

A. 游览的价值 B. 交通的通达性

C. 环境的承载量 D. 旅游接待能力

4旅游业的经济作用有 ( )

A. 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酒店、餐饮、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B. 有了旅游业的发展才有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

C. 有利于国家间、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D.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5关于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旅游资源通常划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种类型

②自然景观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旅游方面的意义

③人文景观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④人文景观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旅游方面的意义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

国家

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

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

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男性

女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

0.9

34

20.1

76

81

A. 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 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 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 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在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和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

(2)简述“雁南飞”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______?

(3)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的区位优势有哪些_____

(4)东北是我国最大林区,长期以来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采伐以皆伐为主等;合理开发建设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的流动人口已达2.6亿,十年间增长80%,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个是流动人口。有数据表明,中国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不到30岁,“80后”年轻人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绝对主力。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是(  )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材料中所述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庞大的人口压力 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 D. 工商业者成为光荣的劳动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四个国家某一年的人口变动数据,回答下列各题。

国家

人口出生率(%)

2.9

2.6

2.4

1.3

人口死亡率(%)

2.3

1.2

1.0

1.1

人口增长率(%)

0.6

1.4

1.4

0.2

人口迁移率(%)

-0.2

-0.1

0.1

0.2

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传统型的是

A. B. C. D.

2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 B. C. D.

3四个国家中,最可能是发达国家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年来,困扰我国各行各业的“用工荒”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力用工较为集中的地区,受到的影响比较明显,特别是那些对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企业,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更是同时遭受了“订单荒”与“用工荒”的双重夹击,部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遇到很大困难。如作为中国纺织重地的江苏盛泽的工资平均4000多元/人·月(8小时工作制),2014年缅甸纺织工人的工资仅为600元/人·月(12小时工作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许多国外大公司终止与我国的加工合约,其主要原因是我国( )

A. 市场萎缩 B. 劳动力数量减少 C. 交通发展缓慢 D. 劳动力成本上升

2面临困境,我国应该 ( )

①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 ②发展自主品牌,加大科技投入 ③用优惠政策吸引国外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我国投资 ④降低工人的工资水平

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