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E地日出时地方时约为6时 | B. | F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 | ||
C. | H地昼长将逐渐变短 | D. | G地正值夕阳西下 |
分析 经度相差15°,地方时就相差1小时; 经度相差1°,地方时就相差4分钟;地方时的计算也遵循“东加西减”原则,即已知偏东地点的地方时求偏西地点的地方时用减法,反之,用加法.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在实际的解题中,许多时候并不需要运用此公式.由于在某地点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太阳高度差值等于它们的纬度差,所以利用下面公式计算更为方便;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H=90°-δ,其中δ为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解答 解:读图可知,F、H位于同一条经线上,二者都位于晨线上,则说明此时为二分日.
A、二分日昼夜等长,日出的地方时为6时,故符合题意;
B、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北纬60°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30°,故不符合题意;
C、不能确定是春分还是秋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则无法确定,故不符合题意;
D、G地与H地经度相差60度,时间相差4小时,G地时刻应比H地晚4小时,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察地球运动的意义,属于基础题,正确读图并获取有用信息是关键.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02年 | 2012 | |
总人口 | 1510万 | 1663.4万 |
0-14岁人口 | 380万 | 358.87万 |
≥65岁人口 | 166.1万 | 240.93万 |
年份 资源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铜(万吨) | 532.8 | 539.0 | 541.9 | 525.7 |
金(吨) | 39.2 | 40.8 | 39.5 | 45.1 |
银(吨) | 1405 | 1301 | 1286.7 | 1291.2 |
铁矿砂(万吨) | 931.6 | 824.2 | 912.9 | 1262.4 |
石油(万立方米) | 15.35 | 21.50 | 24.43 | 27.69 |
天然气(亿立方米) | 18.28 | 18.80 | 17.93 | 14.4 |
煤(万吨) | 53.38 | 63.60 | 61.88 | 65.41 |
钼(万吨) | 3.37 | 3.48 | 3.7 | 3.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③ | B. | ①③④ | C. | ②③④ | D. | ③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