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0分)根据图28,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中信息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分析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2)若在丙处修建一座大坝,分析水库建成后对该地区的影响。

(1)分析:从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资源等方面入手,结合图中地理信息分析回答。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有山间盆地和局部平原(1分)。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低温少雨(1分)。河流:流量较大,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少(1分)。土壤:红壤分布较广,土质粘重,有机质少,呈酸性,土壤贫瘠(1分)。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覆盖率较高。(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分析:从大坝的经济效益(防洪、发电、灌溉、旅游、养殖、供水、航运等)和对环境影响(生态环境改变、调节气候、诱发次生灾害等)方面分析回答问题。
调节大坝下游河流的径流,使下游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趋于稳定,减少该地区旱涝灾害,有利于发展经济(1分)。调节该地区气候。为该地发展旅游业提供有利条件(1分)。利用水库大坝的落差发电,为该地区提供清洁能源(1分)。为人们生活、工农生产提供清洁而充足的水源(1分)。可能诱导地震和土壤盐渍化。(1分)。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根据图28,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中信息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分析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2)若在丙处修建一座大坝,分析水库建成后对该地区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8分)中原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等地市,总面积约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亿。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中原经济区示意图。

材料二:中原经济区主要经济部门的波及能力指数变化情况图。(波及能力指数反映某一部门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指数越大,表明产业部门对社会经济的辐射能力越高)

(1)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  区,处于_________(自然带)向________(自然带)的过渡地带。(6分)

(2)图中淮河中游支流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汛期出现在________季,容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6分)

(3)波及能力指数高且持续上升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_   ,影响该工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试分析发展该产业的优势区位条件。(10分)

(4)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今后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试综合分析工业发展对中原地区城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三综合测试地理试卷(三)(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等地市,总面积约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亿。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 ~(4)题。(28分)

材料一:中原经济区示意图。

材料二:波及能力指数反映某一部门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指数越大,表明产业部门对社会经济的辐射能力越高。下图反映中原经济区主要经济部门的波及能力指数变化情况。

(1)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区,处于_________(自然带)向________(自然带)的过渡地带。(6分)

(2)图中淮河中游支流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汛期出现在________(季节),容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6分)

(3)波及能力指数高且持续上升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_,该部门属于_________(导向型)工业。试分析发展该产业的优势区位条件。(10分)

(4)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今后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试综合分析工业发展对中原地区城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广东省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10分)根据图28,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中信息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分析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2)若在丙处修建一座大坝,分析水库建成后对该地区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