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云南洱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1:据图判断,洱海的成因是
A.径流增加,洱海水位上涨
B.火山口积水
C.地壳运动
D.熔岩堵塞河道
小题2:若图示区域林地遭到严重破坏,则图中河流
A.径流增加,洱海水位上涨
B.径季李变化增大,洱海苦水期位上升
C.含沙量增大,洱海汛期水域面积增大
D.含沙量季节变化增大,洱海汛期水质变化

小题1:C
小题2:C

试题分析:
小题1:洱海两岸为断层陡坡,可知洱海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
小题2: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湿润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故若图示区域林地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且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则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加大,即汛期径流量增大。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断层陡坡范围。并结合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植被的生态环境功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内容分析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是
A.大兴安岭B.太行山C.昆仑山D.天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湖泊也是重要的湿地,下列图示的湖泊(或湖群)可能为咸水湖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尊重自然、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1)~(3)小题。(10分)
材料一  黄河上游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分布图

材料二 这里有色金属丰富,被称为我国有色金属长廊。图中A山脉是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图中B地区农业发达。
(1)分析该地区成为我国有色金属长廊的理由。(3分)
(2)针对图中B区域水稻种植业生产,有关专家认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3分)
(3)A、B所在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什么?该地区建设的巨大生态工程是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地缝合线: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使原来分离的两块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
材料三 西藏面积广袤,但适合人类定居的范围有限。藏南谷地是指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有一连串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年平均气温在8℃左右,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年降水量约300~500mm。
(1)从地质地貌两方面分析雅鲁藏布江东西向发育的原因。(2分)
(2)分析藏南谷地成为西藏主要城镇和人口集中分布地的自然原因。(5分)
(3)描述甲区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某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如下:油松、樟子松、白桦、白榆、杨、柳、油松、柠条、胡杨、云杉、侧柏、旱柳、小叶杨、梭梭、白刺、柽柳、枸杞、沙柳、沙棘、沙拐枣等。回答题。
小题1:该地区可能为(   )
A.长江中上游B.南部沿海C.西北干旱荒漠区D.横断山区
小题2:该地区造林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抵御台风B.抵抗寒潮C.防治水土流失D.防治荒漠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沿109°E、32°N~37°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1:A地位于黄土高原,D是四川盆地,则C山脉是(   )
A.秦岭B.太行山C.武夷山D.南岭
小题2:关于C山脉的地理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B.是我国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C.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位于我国1月0°C等温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依据图中信息,指出云南东川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并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10分)
云南元阳的哈尼族人民利用当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改造坡地,修建梯田,拦腰筑沟,沟水冲肥,种植水稻,创造了独特的农耕文明奇观。下图为元阳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和梯田景观图。

(2)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说明哈尼人“山上种树、山腰居住、山下种田”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分布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
材料一:黑龙江为中俄两国界河,地广人稀;松花江主要流经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流域内人口、城镇相对密集,经济相对发达;乌苏里江渔业资源丰富,原
生态环境保存较好。
材料二:1976年至2006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图8)。
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质量的变化(图9)。


(1)1976年至2006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2)“三江”中航运价值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质量与开垦年限的关系是_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4分)
(4)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的自然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